“朝鮮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隊。盡管沖突的威脅相對很低,但其后果非常嚴重,這使我們一直在關注這一地區。”——美第7艦隊司令喬納森·格林納德海軍中將
第7艦隊司令:幫助韓國抵御朝鮮進攻
4月18日,美國軍方報紙《星條旗報》援引美海軍第7艦隊司令
喬納森·格林納德海軍中將的話稱,如果朝鮮面臨諸如政權崩潰的混亂局勢,美海軍第7艦隊將“進入朝鮮并在朝鮮幫助恢復秩序”。
格林納德是在談論有關地區沖突的話題時作這一表示的。格林納德稱,“朝鮮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軍隊。盡管沖突的威脅相對很低,但其后果非常嚴重,這使我們一直在關注這一地區。”
而一旦朝鮮發生緊急事態,美海軍第7艦隊在朝鮮半島將執行兩項主要任務:首先是幫助韓國抵御朝鮮可能發動的入侵;其次就是“進入朝鮮并在朝鮮幫助恢復秩序”。格林納德隨后指出:“第二類任務的實質就是朝鮮政權的穩定性。盡管我們不會為這樣的事發動戰爭或者爆發沖突,但如果朝鮮的政權崩潰,我們將面臨很麻煩的局面。如果朝鮮發生不穩定的局面或者發生政權崩潰的情況,我們將進入朝鮮并幫助朝鮮恢復秩序。”
分析人士:連環三招插手朝鮮內部事務
《星條旗報》的報道立即在東亞地區引起了軒然大波。有分析人士指出,格林納德所謂的“幫助朝鮮恢復秩序”,實際上就是干涉朝鮮內部事務的代名詞,而從美海軍的作戰思想、第7艦隊在朝鮮半島的作戰歷史以及目前第7艦隊的實力和在朝鮮半島周邊的部署情況來看,第7艦隊未來將可能采取“威懾、封鎖、出兵”三大“連環招式”插手朝鮮內部事務。
武力威懾
首先是進行武力威懾,施加巨大壓力。從西奧多·羅斯福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開始,武力威懾就一直是美國干涉別國內政的重要法寶。針對朝鮮問題,美國雖然沒有高調宣揚武力威懾,但實際工作卻并沒少做。事實上,就在格林納德高談闊論的同時,第7艦隊下屬的“柯蒂斯·威爾伯”號(Curtis
Wilber)“宙斯盾”驅逐艦等多艘主力戰艦正游弋在朝鮮半島附近的海面上。
根據部署計劃,美海軍將在兩年內,即2006年之前在朝鮮附近海域部署15艘高性能的“宙斯盾”戰艦及與之相配的輔助艦只。目前到位的這幾艘軍艦還僅僅只是美軍龐大部署計劃的一小部分。
海上封鎖
其次是實施海上封鎖,造成朝鮮內部動蕩。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對敵實施重點海上封鎖,是美海軍傳統戰役指導原則。在通過武力威懾對朝鮮形成巨大壓力后,第7艦隊將通過海上封鎖,切斷朝鮮大部分能源進口渠道和對外貿易渠道,加劇朝鮮的經濟困難,造成朝鮮內部局勢動蕩,從而為“進入朝鮮并幫助朝鮮恢復秩序”創造條件和尋找借口。
2004年10月,第7艦隊下屬數艘戰艦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海軍在日本東京灣海域舉行了一場以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為目的的海上封鎖作戰演習,其假想敵正是朝鮮。
出兵登陸
最后是出兵登陸,推翻朝鮮現政權,“恢復”符合美國要求的“秩序”。在成功造成朝鮮內部動蕩后,第7艦隊即可以“朝鮮政權失去控制能力,其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外流”及“保護難民撤離”為由,出其不意地實施登陸作戰,推翻朝鮮政權,“幫助”朝鮮“恢復”符合美國要求的“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登陸朝鮮的軍事行動,第7艦隊并不感到陌生。作為美海軍在亞太地區的主要力量,朝鮮戰爭中,第七艦隊參加了當時的每一次重要海上軍事行動。
1950年7月3日,美國海軍的艦載飛機第一次參加協同登陸攻擊行動,就是從第7艦隊的艦只上起飛的。而第一個沖上仁川海岸的美軍士兵,也是由第7艦隊的兩棲登陸艦運載的。“仁川登陸戰”還被作為第7艦隊組建以來所參加過的最成功的一次軍事行動而載入了艦隊史冊。
韓國政府:對此絕對不能接受
然而,美軍干預朝鮮內部事務的企圖卻遭到了美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最主要盟國——韓國的堅決反對。4月19日,多家韓國報紙同時報道稱,韓國家安全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已投票否決了一項韓美聯合作戰計劃草案。
該計劃正是美軍為了插手朝鮮內部事務而制定的具體作戰方案。在這項被命名為《作戰計劃5029-05》的作戰計劃中明確規定,一旦朝鮮政局動蕩,韓美將可以聯合進行軍事干預。計劃中甚至還詳細列出了針對朝鮮發生內亂、政權崩潰和居民大規模叛逃等各種情況采取的階段性軍事措施。
韓國政府官員指出,“該作戰計劃草案中含有侵犯朝鮮主權的內容。特別是在朝鮮發生內亂而不是其先行進攻韓國的情況下,允許美軍行使作戰權。韓國政府對此絕不能接受。”
4月20日,針對部分媒體的相關報道,一名韓國防部高級官員再次強調,《作戰計劃5029-05》已被徹底放棄,格林納德的言論也僅僅代表美國方面的意見,韓國沒有任何干涉朝鮮內部事務的計劃。該官員稱:“《作戰計劃5029-05》已不復存在,把美第7艦隊司令官的言論與此聯系起來炒作,不符合客觀事實。”(特約軍事觀察員
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