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27日消息:本市醫院的門診時間,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上午8時至下午5時,而是根據不同科室患者的多少,采取彈性工作制。記者從昨天市衛生局召開的“優化就醫環境”動員大會上了解到,市衛生局已為此作出部署,5月起逐步在各級醫院試行。
根據調查顯示,每星期一是一個星期中就醫人數最多的一天,每天
上午8時至10時、下午4時至5時是就醫高峰時間,特別是部分醫院的特色科室,如仁濟
醫院的風濕科、長征醫院的腎內科、中山醫院的心內科、胸科醫院的肺內科等,都人滿為患,患者候診時間較長,有的要等上1-2個小時。而醫生卻沒有忙閑之分,每天總是準時上下班,閑時等患者,忙時喘不過氣來,給患者的就醫帶來很大不便,同時也會影響到診療質量。
試行彈性工作制,就是在原有的醫生資源上,適當錯時上下班。如4名醫生負責一科室的門診,讓1-2名醫生按照正常時間上下班,另1-2名醫生在高峰時參與進去,晚上再適當延長診療時間,這樣就可以有效縮短患者候診時間,部分時間比較充足的患者也可以避開就醫高峰時間。
據介紹,華山醫院皮膚科在彈性工作制上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該科每天的門診量總是在3000人次左右,上月初開始實行彈性工作制,就醫高峰時醫生全部在場,甚至還設置“加座”,患者候診時間比以往同一時間段縮短了三分之一,而且中午拖診的現象明顯減少,一般是上午到醫院候診的,上午就能得到診療。而在此之前,患者掛皮膚科門診,要一天“泡”在醫院里。
試行彈性工作制,還涉及到掛號、檢驗、付費、配藥等各個科室工作時間,以及專家門診時間。市衛生局表示,這些“窗口”都要試行錯時上下班,在就醫高峰時,窗口全部開足,人員全部到齊,專家門診也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坐堂天數,以滿足患者需求。
另據悉,在昨天的動員會上,市衛生局還推出了醫院布局流程合理便捷、病人隱私尊重保護、指示標識清晰明了等十大便民措施,要求本市各級醫院必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