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長途車上一起蹊蹺盜竊案的前前后后
在一輛長途汽車上,吳經理公文包內的8萬元在他一覺醒來后不翼而飛。他欲報警時,又發現8萬元回來了。這時,一個“多管閑事”的鄰座勸他:“錢既然找到就別報警……”
日前,一個不停改供詞的“婁阿鼠
”在鐵證面前終于認罪。
鈔票眨眼變報紙
去年11月1日下午,本市一家公司的經理吳強坐上從無錫開往上海的長途汽車后,便打了個瞌睡。一覺醒來,他下意識取下行李架上那只公文包。包一打開,他驚呆了:信封內8萬元人民幣變成了一疊報紙。
吳強把公文包放在座位上,徑直走向司機,叫司機報警。司機嚇了一跳:“8萬元?我馬上打電話報警,你先坐回去。”吳強回到座位,這時奇怪的事出現了:公文包的開口處露出那失竊的8萬元。
鄰座走來一男子
這時,一直坐在吳強斜后方的一個中年男子走了上來,勸吳強錢已經找到,不必報警了。吳強警覺地盯著中年漢子:“你是誰?”中年漢子愣了愣,一言不發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終點站到了,吳強把剛才的經過告訴趕來的警察,特別提到了那個男子。警察查看了身份證,得知該男子名叫洪毅。
“你為什么勸他不要報警?”在派出所,警察問洪毅。洪毅說,后排有個小青年答應給他好處費,于是他便依小青年的話去勸吳強。調閱資料,警察發現洪毅曾經有過盜竊前科。
疑犯供詞不停在變
自此,洪毅像得了失憶癥一般,不僅“記不清”那天車上的情景,還經!巴洝弊约簞倓傉f過的話。
鑒定做出來了,信封上有洪毅的指紋。對此,洪毅解釋:“我是在勸說不要報案時,順手拍了拍信封。”
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辦案人員對指紋做二次鑒定,結論是:信封上的指紋是拿、捏之后才會留下的,“拍信封”說法不攻自破。沒想到洪毅又有新辯解:吳強去找司機時,他在車廂過道里發現一包錢,是后排一個男子逼他把錢放進吳強包里,并勸吳不要報警。
狡辯無法改變事實
洪毅口口聲聲稱是“后排的人”指使他干的,但經調查,吳強的座位號是30,洪毅是33,整趟車只賣掉31張票,洪毅后面根本沒人。
檢察官用證據推斷:吳強上車后檢查公文包時,洪毅瞟到了包里的信封,于是故意把自己的行李放在吳的公文包旁。吳強睡著后,洪便起身假裝翻行李,打開吳的公文包,把那包現金拿走了。等到吳說要報警,洪心虛了,便用最快的速度把錢塞了回來。
庭審階段,在確鑿證據面前,洪毅自知任何狡辯均是徒勞,終于認罪。最終,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6個月,并處罰金8000元。(文中涉案人為化名)記者郭劍烽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