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一個陌生而拗口的病名,但它以高達50%的死亡率讓醫學專家們望而生畏。今年春天,這個少見的“幽靈”悄然登陸島城,僅市兒童醫院就接診了4名遭
它“襲擊”年幼的女嬰,最大的只有4歲,最小的6個月大。醫學專家提醒家長們“狼來了”,而避免孩子被“咬傷”的最佳辦法就是搭建起預防的“籬笆”。    
   少見腦炎 連“咬”四女嬰
   “孩子,你這是怎么了?別嚇唬媽媽……”3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即墨的一個普通院落里傳來凄厲的喊叫聲,年輕的母親抱著4個月的女兒慌了神。幾分鐘前還在院里笑聲不斷的女兒小娟,突然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兩眼發直,四肢不斷地抽搐。“快拿把勺子來!”小娟的父親急忙掰開她緊咬的牙關,將一把勺子塞進嘴里,以防止她咬斷舌頭。幾分鐘后,父母將她送到當地醫院,隨后轉入市兒童醫院搶救。
   兒童醫院內一科主任王文棣當時參與了搶救,她回憶說:“第一眼看到這個孩子時,我心頭一驚。她的雙眼已經沒有光感,而且處于深度昏迷,不管怎么刺激她,都沒有反應。”頭顱CT、核磁共振、腰部穿刺……診斷結果讓王文棣更加吃驚,小娟患上了極少見的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她隨時都可能被奪去生命。談起這個病,科室里“入門”不久的醫護人員都是第一次親眼見到該種病人,王文棣說:“在我的記憶里,最近10年,這是我們接診的第一例確診的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患者。”經過全院專家的會診、搶救,小娟很幸運地躲過了該病50%的死亡率,治療半個月后痊愈出院。
   讓王文棣主任沒想到的是,小娟只是個開始,此后又有3名女孩先后送到醫院急救,最終診斷的結果全是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結果兩人痊愈,一人放棄治療回家了。王文棣說:“得上這種病的孩子就要闖‘鬼門關’,因為該病發病時間非常快,很可能還不等醫生搶救,患者就‘離開’了。”
   
   “怪病”患者 類同感冒
   這到底是種什么病,讓這名資深的兒科專家“膽寒”?王文棣介紹,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又稱急性壞死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是一種散發性的病毒腦炎。目前,國內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但一般認為發病率為數十萬分之一,而臨床的死亡率一般超過50%,并容易遺留語言、運動、意識、智能方面的障礙及癲癇等后遺癥。目前看,這種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4歲以下的嬰幼兒偏多,而且病重、病急的患者一般是1歲以內的嬰兒。
   “這種病很有欺騙性,患者最初就像感冒一樣。”王文棣介紹,最初時,患兒一般會有咳嗽、發燒、嘔吐的癥狀,而且嘴唇上可能出現皰疹,就是老百姓俗稱的“小水泡”。一旦病發,患者就會短時間里出現抽搐、昏迷、口角歪斜、暫時失明等癥狀。
   
   幫寶寶豎起“防護墻”
   那么,這種“怪病”到底是怎么來的?孩子們該如何預防?王文棣說,該病的“禍根”是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當孩子感染該病毒后,它會以潛伏形式長期存在于人體內。當孩子患感冒或肌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病毒可被激活并復制,沿神經上行,進入腦部的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急性腦炎。但這種病毒性腦炎與流腦有本質區別,并不是傳染性疾病。
   王文棣提醒家長們,避免該病纏身的最好辦法就是豎起一道“防護墻”,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春季是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嬰幼兒尤其需要注意注意環境衛生,家中要常開窗透氣,保持空氣的清潔。如果大人感冒了,要與孩子適當隔離。同時,家長要盡量少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果要去這些場所或者遇到沙塵天氣時,應盡量給孩子戴上口罩。孩子一旦患上感冒或身體不適,應盡快到正規醫院治療,及時切除“病根”,以免并發各種疾病。
   此外,病毒性腦炎多由腸道或呼吸道感染,春季也是孩子腹瀉的高發期,孩子一旦出現胃腸道癥狀、持續發熱,并伴有精神狀態差、嗜睡,應及時到大醫院或專科醫院就診。家長特別應注意孩子飲食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從口入關。本版撰稿記者聶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