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正在進行的新一屆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通過報紙和網絡將候選人情況向全國公示,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社會各界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在新華網、人民網的論壇上,網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對勞模的組成結構、勞模的待遇等提出了疑問。
面對這些問題,具體負責組織這次評選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籌委會評審組負責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不少網民提出,勞模公示名單里,局長、董事長、隊長、總經理、書記等太多了,普通員工比例較低。有人甚至質疑,這究竟是評選“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還是評選“官員模范和先進領導者”?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評審組負責人:評選辦法規定,在全部勞模中,企業職工不得少于45%,農民不少于20%。在職工中,要求一線職工和工程技術人員不得少于55%,企業負責人不得超過22%,其余的是企業管理人員。在農民中,要求鄉鎮企業負責人不超過20%。企業職工和農民之外的名額,是留給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的,而黨政機關的司局級以上干部一律不參評,縣處級干部不得超過黨政機關干部推薦人選的25%。從評選結果看,各類人員比例都沒有超出規定,勞模中占絕大多數的還是基層勞動者。 記:但為什么給大家的感覺還是“官”多呢? 評:一個直觀原因是名單的排序方法。有很多網民說,北京評得好,一線工人多。其實,北京和其他省份勞模構成差不多,只是北京把工人排在了名單前列,大家就覺得工人挺多。而有些省份排名,一上來就是董事長、總經理,讓人感覺領導太多。 記:可是,除了企業負責人,其他很多人也是多少帶些職務的。 評:的確,地地道道的普通工人、農民是相對少了一些,不少人是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網民把他們也算成了領導干部。我們認為,這些人都是在基層工作的勞動者,也是其所在單位或集體的帶頭人。有些人被推薦上來,實際上是代表了某個集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