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微車占據全國汽車產銷量20%的市場;
還有預計未來幾年微車將以15%~18%逆風上揚的增速增長;
在東風“從中、重卡車到輕、轎、微等”的既定戰略中,微車是東風最薄弱的一環;
“東風小康”的面市正是東風向微車領域邁出的具有完善產品鏈意義的重要一步。。。。。。
一直以來,微型車發展在國內受到諸多制肘。但隨著全球汽車節能趨勢的不斷發展,大力發展微車在國內已是呼聲日高,而生產微車所能占據的市場份量更是不容忽視,在2004年全國汽車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當中,微型車突破100萬輛,穩據20%余的市場份額。
用數據說話,發展微車不但不會為城市帶來負面影響,反過來恰恰道出了微車發展的大有可為,長安汽車走的微車路線就是典型的生動例子。微車起家的長安汽車在去年以產銷量大幅增長而躋身全國前三,微車舉足輕重。在微車領域,長安汽車更是位居國內老大位置。
將依國情步步崛起的微車早已不是當年被各一線廠家所不屑的生產車型,而是被國內汽車集團爭相追棒的對象了。而向以生產卡車和轎車著名的東風,多年前在微車方面未能予以足夠重視。時至今日,雖然東風汽車的產品鏈幾近完善,唯獨在微車領域有所缺失。
東風旗下的車型眾多,主要產品有由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東風雪鐵龍富康、愛麗舍、賽納、薩拉畢加索、東風標致307;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藍鳥智尊、日產陽光、天籟;東風悅達起亞有限公司生產的千里馬、嘉華MPV;東風本田有限公司生產的東風本田C-RV;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乘龍重卡、風行MPV;東風有限商用車公司生產的高端客車東風風圣;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東風多利卡、東風小霸王等多種車型。
東風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企業之一,產品系列較寬,商用車涵蓋了重卡、輕卡、客車等車型;乘用車則包含了中高級型轎車、經濟型轎車、MPV等。產品鏈要比一汽、上汽還要齊,是三大汽車企業中涵蓋最寬最廣的一個。可以說,“重、中、輕、轎”,東風樣樣皆有。但在微車發展日益迅猛的今天,欠缺了微車產品的有力支撐,東風在微車市場的競爭中顯得薄弱,甚至造成了產銷量上的缺失。
忽略微車,無異于對中國未來最具有潛力的汽車市場視而不見。有數據及專家分析顯示,在整個汽車行業增速趨降的國內市場,微車預計未來幾年卻將會以15%~18%的增速逆風上揚。東風要發展壯大,就必須進入這一領域,這樣既完善了東風的產品鏈,更增強了競爭力。
微車市場,是一塊讓所有汽車生產廠家不容忽視的很有分量的蛋糕,更是一塊能讓已具備生產微車條件廠家垂涎的誘餌,試問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到寸土必爭的今天,東風又怎能熟視無睹?
國內的118個整車廠中,其中知名度較高的不過十幾家,而有實力的微車生產廠家就更是屈指可數。傳統生產微車的長安、五菱、哈飛等廠家的多年堅守微車生產及開發領地,而微車新進強大勢力一汽、上汽早些年的介入,也使得微車受到汽車大廠的重視。長安、五菱、哈飛這三個微車世家,在走過了多年的艱難發展之路后,都已紛紛成就了大業。在微車領域,早已有長安領先今日國內的微車地位,上汽通用五菱的快馬加鞭,哈飛、昌河的勢力整合,一汽早年的押注佳寶,東風微車選擇此時進入,在國情車還尚有待普及之時,為時未晚,且定會為國內的微車市場帶來空前的競爭與發展。
與前幾個微車生產企業相比,作為國內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風生產微車起步較遲,但以東風這樣的背景與實力,將微車造好,將微車做精,將微車做大。只需假以時日。東風此次介入微車市場,目前正在二汽基地——十堰廠區內生產一款名為“小康”的微車,瞄準的不僅是微車市場的未來,此舉更是完善了東風的產品鏈。一如東風集團董事長苗圩所言:東風的產品線從此將涵蓋“從中、重卡車到輕、轎、微等”,以此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說明,進入微車領域已是東風集團按部就班的既定戰略,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