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1個月,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即突破30,000輛,占微型商用車市場36%的份額,占有率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幅高達94%,在微車行業超過傳統老大長安集團排名躍居第一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微車市場新年開市就有如此大的變局,料想今年微車市場將好戲紛呈,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最引人關注的焦點。
能
源緊張、道路資源不足使國家更重視微車的“國情車”價值,燃油稅改年內出臺直接起動微車快速發展的引掣。
去年年底前,財經及汽車專業媒體就紛紛發表看法,稱微車將大行其道,大家理由是:首先,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繼續走好,2005年我國GDP增長速度可超過8%,這為汽車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國家政策將給微車實實在在的扶持,能源緊張、城市道路、停車場資源不足是國家制定產業政策的重要出發點。國土資源部戰略研究中心的丁峰博士指出:“石油緊缺的壓力已經迫在眉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也提醒“在今后二十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汽車燃油消耗不僅是中國石油消費總量中增長最快的部分,而且所占份額很快就會上升為第一位。”2003年,中國汽車燒掉了7000萬噸原油,如果目前以大排量汽車為主的汽車消費結構不做改變,估計到2010年,國內汽車對汽油的需求量可能超過2億噸,這將給中國能源供應帶來巨大壓力。記者注意到,在這一段的報道中,國家高層領導以及智囊研究機構都從不同角度談到從國家戰略高度審視汽車的節能問題。一般認為,這類“吹風”是國家制訂相關政策的前導。
有利于汽車產業的政策法規陸續出臺。2004年頒布的各大法規有《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等等,其中,汽車界認為最有影響力的政策之一是燃油稅的開征,而受惠最多的將是微型車。燃油稅一旦開征,將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取消定額的養路費,不經常跑長途的微車的費用會大大降低,這對微車消費者來說無疑是福音;道路使玫乃胺鴨擁狡屠錚薟饉閆圖鄹褡釕僖慘險?0%,低排量汽車特別是微車的優勢就會更加突出。有汽車市場專家稱,經過兩三年的消費熱潮,中國的汽車消費漸趨成熟,汽車在消費中“身份認定”的作用會淡化,“代步工具”的價值會更明顯,買大車擺闊的消費群會大幅縮水。
另外,作為微車中重要的部分微型貨車在城鄉結合地區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城鄉經濟發展的需要,相當一部分摩托車、農用車被微型貨車代替將是必然趨勢。特別是《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對農用車市場特別是四輪車影響極大,使2005年的農用車嚴重萎縮,這為微型貨車進軍農用車市場留出了新的發展空間。按照以上論點,考慮我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長超過15%的速度,預計2005年微型貨車市場容量將由2004年的17萬輛增長到20萬輛以上。
微車的廣泛用途和廣泛的消費群使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情車”。但正是符合國情的微車,近年來不斷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主要就是個別大城市以影響市容、堵塞交通等原因對微車進行禁限。地方政府的規定和國家政策打“條文仗”成了微車發展的主要瓶頸。在2004年相繼出臺的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都明文指出鼓勵發展微車,對一些城市禁限微車提出批評。對此,專家們認為,微車不該成為城市交通等問題的替罪羊,盲目發展SUV和大排量汽車,走美國式的汽車產業發展道路會讓中國支付高額代價。另外,業界也普遍認為,中央強有力的介入,才能讓地方政策“限小”政策消失,通過禁限微車提升城市形象和解決交通擁擠的地方政策是經不起推敲的,限小不限大,把道路資源更多地分配給少數富裕階層更與中央的執政理念相抵觸。
隨著“東風小康”上市,三大主力集團盡皆殺入微車市場。過去的微車市場,是處于二線的企業唱主角,一線企業唱配角;轉入2005年,隨著上汽通用五菱的進一步發力,東風小康上市,一汽佳寶也是摩拳擦掌,調配資源,微車市場有熱鬧看是肯定的了。
1.3升排量以下的微車包括微型轎車和微型商務車。微車一般是特指微型商務車(包括小面包車和單排、雙排小貨車),微車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被選做出租用車,老百姓給這種車起了個形象的名字:面的。微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長安、上汽通用五菱、哈飛、昌河、一汽佳寶等主要品牌。2004年,預計全國微車產銷量在100萬輛(包括以微車底盤改裝的微轎),其中,長安的份額最高為36.92%,通用五菱為25.00%,哈飛19.98%,一汽佳寶9.93%,昌河8.63%,哈飛和昌河正在積極謀取合并,兩家的份額相加達到28.61%。所以2004年微車的座次是長安(兵工系)、哈飛昌河(中航系)、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原廣西柳州地方工業)。我們分析他們的背景可以看出,微車前三名原來都不屬于三大集團(一汽、東風、上汽),他們從“微”處著手,經過多年的拼搏,成就了各自的大事業。長安集團以微車起家,2004年,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三,進入行業前三名,靠得是微車支撐基本地盤,也是因為微車市場的成功,長安才會在繼日本鈴木后,與福特、馬自達等跨國集團合作,在短時間內,借國內汽車市場上升的良機,迅速發展,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巨頭。兵工背景的長安靠微車借勢大發,給同時進入微車領域的中國航空集團很大刺激,也是促使哈飛、昌河整合的主要外部因素。
微車顯然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力道,對汽車產業的大格局演變發揮的作用一點都不小。最早認識微車戰略價值的是上汽集團,他們聯手通用合并了原來的柳州五菱,并加大了在微車領域的技術投入,2004年,新產品五菱揚光、五菱之光等廣受歡迎,在局部市場對長安進行了有力的挑戰,轉入2005年,1月份銷量突破3萬輛,坐上了當月微車銷售的第一把交椅。
中國汽車主力三巨頭中的一汽集團和東風集團,對微車重要性的認識有了一個過程。一汽推出一汽佳寶微車后,市場反應不溫不火,目前占有率不到10%,但作為一汽產品陣線中的一環,佳寶的表現已屬上乘。東風集團在微車領域一直隱忍不發,長安打著“以微為本,以轎為主”的戰略旗號,2004年排名越過東風,進入前三,對東風是個不小的刺激。縱觀東風集團的產品線,除了轎車領域和國際各大汽車巨頭牽手,奮力爭先外,商務車領域重、中、輕都已經有相當基礎和競爭力,唯獨的微車方面,著手遲了一些。
微車市場看好,作為全攻全守型的大型集團,東風要有所作為已是勢在難免。2003年,東風集團悄無聲息的開始整合微車制造資源,苗圩兵用奇招,聯合重慶一家民營企業集團,請意大利設計機構全新設計了一款名為“東風小康”的微型車,這款車預計在年中上市。
至此,上汽、一汽、東風三大汽車主力皆殺入微車戰團,過去的微車市場,是處于二線的企業唱主角,一線企業唱配角;轉入2005年,隨著上汽通用五菱的進一步發力,東風小康上市,一汽佳寶也是調配資源,摩拳擦掌,微車市場有熱鬧看是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