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體】據《新京報》報道,近期,不少市民通過媒體、網絡,反映北京交警暗中執法:躲在旮旯胡同或者是車里,手里拿著照相機,見到違法行為并不制止,直到拿到了違法的確切證據,才突然冒出來開罰單。對于市民的這些質疑,北京市交管局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交警暗中執法并不等于設陷阱,而
是多種執法方式中的一種,是震懾違法行為的一種有效手段,應得到大力支持。 “暗中執法”有其合理性 目前在北京乃至全國,駕車族的自覺守法意識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駕車者,國內交通安全監管的硬件建設也落后于國外,再加上一線交警警力的不足,所以,路面交通安全監控存在許多盲區,這樣的情況下,“暗中執法”可以彌補執法的真空,讓司機在實施違法行為前有所顧忌。 “暗中執法”的負面作用 交通違法行為之所以被法律制裁,不僅因為其可能影響道路行車秩序,更因為其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給公民生命帶來威脅。既然交通違法行為會危及司機本人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那么交警躲在暗處等待交通違法完成后再站出來處罰,就存在一個風險———萬一這時的交通違法引發事故導致傷亡該怎么辦? 也許“暗中執法”導致事故傷亡的幾率很低,但即使再怎么低,這樣的幾率仍然是存在的,這樣的幾率對少數人的生命將是災難性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試想一下,傷殘、死亡,這樣的人生代價有誰能承擔得起? 由于許多客觀原因,“暗中執法”也許是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無奈的選擇,但這不意味著不應該對“暗中執法”進行嚴格的控制。法律的嚴肅性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尊嚴與安全更不應被忽視。京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