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關股權分置的話題無疑是財經界的最大熱點。無論是政府官員、專家還是廣大股民都對此話題紛紛發表意見,各抒己見。股權分置為何如此備受關注?股權分置將采用哪種方案?股權分置能否真正成為股市從熊市轉向牛市的轉折點?股權分置將為資本市場帶來什么樣的變局…… &nb
sp;一問:何為股權分置 上周二,中國證監會負責人就股市八大敏感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就如何落實“國九條”、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防范化解證券公司風險、鼓勵合規資金入市、做好企業股票發行上市等問題一一表態。其中在談到股權分置的話題時,證監會負責人說:“目前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按照‘國九條’所明確的基本原則,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边@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對解決股權分置的時間進行明確表態。這意味著,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方案,從現在開始,可以在任何時候隨時推出。中國資本市場期盼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終于迎來了破題的時刻。
全流通一直被看作是懸在股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所謂股權分置,是指中國股市因為特殊歷史原因和特殊的發展演變中,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
目前,非流通股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主要成分,造成現在資本市場三分之一流通、三分之二不流通的現狀,同股不同權,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不利于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影響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正常發揮,不能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二問:股權分置為何舊話重提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股市經過幾年熊市的煎熬,行情下跌到目前階段,可以說已經影響到金融改革,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果不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會影響證券市場預期的穩定。
較長時間以來,市場對如何解決股權分置存在各種各樣的猜測,并演變為預期未來不確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預期難以把握,各種利好政策的作用和影響明顯減弱。目前啟動解決股權分置的試點,可以使市場識別各種傳言,并使對這一問題上的總體認識趨于一致或接近。其次,如果不解決股權分置,就會使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目前啟動解決股權分置的試點,可以使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目標達成一致,并從市場的角度推進社會公眾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再次,如果不解決股權分置,就不利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也不利于加快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調整。
上周四,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發表談話對股權分置給予肯定,他指出,解決股權分置涉及到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的利益,從現在來看,各方的認識逐步統一。證監會認為解決股權分置條件已經成熟,國資委也認為有條件試點。
三問:股權分置選擇何種試點方案
啟動解決股權分置的試點時機已成熟,這已成為各方的共識,但選擇怎樣的股權分置試點方案一直成為最大的焦點,因為這關系到股權分置改革能否最終取得成功。有關資料顯示,自從證監會向社會征集全流通試點方案后,目前已收到方案2000多種。每種方案的背后,又都牽涉到一個群體的利益。
目前,股權分置比較著名的試點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北京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方案:內容是保存競價配售與認沽權證方案,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向交易所申請,向流通股股東每股發行一份認沽權證。依慣例權證行使價為該股在此前的一個市場均價(如一月、一季、半年或一年)或該均價在一定幅度內的修正價。交易所受理申請,審定行使價,批準發行可換股的認沽權證。股票復牌,認沽權證同日發行流通,該公司非流通股同時恢復可通權。二是張衛星方案:即通過流通股大比例擴股來實現全流通。流通股采用高比例送股,如10送10股等的方式,從而擴大流通股的股權來稀釋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給二級市場帶來的巨大壓力。三是鄭培敏方案:即全流通試點不通過配售,而是采用送股,10送3、10送5都可能;或者大比例分紅,單邊擴股。從而降低非流通股實行流通給二級市場造成的巨大壓力,平穩過渡來實現全流通。
股權分置將采用哪種方案?截至目前證監會仍然沒有明確表態,但無論哪種方案,其核心正如證監會負責人所說,啟動解決股權分置的前提是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市場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者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核心就是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專家認為,出臺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存在矛盾,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找到有關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多贏方案”,其核心就是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最直觀的檢驗成敗指標是能否保持市場穩定,最根本是看是否有利于市場的發展。
股權分置作為市場結構設計缺陷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問題的解決需要行政力量的參與,但是作為一個復雜的市場問題,最終解決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以市場的方式找到“多贏的答案”。股權分置改革,必須有戰略眼光,從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利于股市的長遠發展、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改革發展的高度進行改革方案的設計,跳出單純著眼于利益分配的狹小空間,來探索中國股市改革發展的道路。
四問:股權分置能否成為股市的“靈丹妙藥”
股權分置能否成為股市的“靈丹妙藥”?專家認為,股權分置是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但不是萬能的,因為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整個證券市場信用缺失等問題并不是隨著股權分置的解決就能夠解決的。而且,市場需要的是一個對市場發展長期有利的方案,而不是滿足個別人意愿的“分家方案”。
其實,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敏感的政策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市場問題,需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的承受程度統一起來。專家認為,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后,將使中國資本市場出現四大變局:一是從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博弈,轉變為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二是從整體市場風險轉變為市場的個別風險;三是從大股東對流通股股東的壓迫格局轉變為整個市場的博弈格局,真正引入了用腳投票機制;四是從單純的權力博弈轉變為利益誘導格局。如果解決問題的方案好,得到流通股東的認可,上市公司就會成為市場的寵兒,否則,就變為棄兒。同時還應該強調,如果上市公司不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那么,上市公司就不能夠進行再融資,對大股東有約束機制。
股權分置究竟何時開始試點?能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鏈接
股權分置試點歷程
第一階段:1999年11月29日國有股配售試點方案推出;1999年12月證監會公布試點企業名單;2001年4月嘗試向外資股東轉讓國家股。
第二階段:2001年冬-2002年春,國有股減持方案大討論。
第三階段:2004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發展證券市場的若干意見》,即“國九條”出臺;2004年12月7日,中國證監會頒布《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分類表決機制出臺;2004年12月21日,證監會負責人表示今后積極穩妥推進解決股權分置問題;2005年4月12日,證監會負責人表示股權分置目前已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