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現代向本報記者證實將從本月27日開始正式停產,這一行為可能將延續到5月20日。業內分析,伊蘭特是今年一季度的銷售冠軍,而北京現代選擇在這段時間停產,其實是給了其競爭對手一個絕佳的機會。
北京現代公司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北京現代停產的理由是公司正力求擴大產能,“目前北京現代平均一
個月的產能是12500輛,而今年前三個月的平均銷售量是18000輛,供不應求,只能擴建生產線。”據他說,改建后,北京現代的生產能力將從現在的年產15萬輛增加到年產30萬輛。
北京現代停產擴大產能,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各地的經銷商。目前上海共有4家北京現代的專營店,這些店紛紛向記者表示他們正在受“有市無貨之苦”。“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們就一直貨源緊張,特別是最近,我們根本不知道廠家有沒有貨,要訂貨得先把訂單掛在網上,等廠家的回復。”
一家汽車經銷商向記者抱怨道:“沒有貨,我們只能跟客戶打招呼,有的客戶愿意等,有的不愿意等,就去別處買車或者去買別的車,特別是接下來如果停產的話,估計到時候只能靠售后服務來維持了。”
但是,北京現代停產也有“偷著樂”的。最高興的莫過于伊蘭特的主要競爭對手———凱越、花冠、尼桑藍鳥、寶來。對此,北京現代公關部的負責人則表示,“限制供貨肯定會對市場有影響,但是‘長痛不如短痛’,不停產產能沒法擴大,從一個企業戰略來講,只能停產。”
同時他還表示,并不是產能擴大了就一定能滿足市場需求了,因為即便是整車廠的產能擴大了,零配件廠家和經銷商網點以及人員培訓能否及時跟上還是個問題,但今年北京現代的產銷目標是20萬輛,完成目標的話,市場的供需矛盾將會緩和很多。(俞凌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