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4月12日報道 記者 劉玉波 實習生 劉偉
經省政府同意,《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規劃》日前正式出臺。按照規劃,濟南市要以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和輻射周邊省區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為目標,把章丘、濟陽等縣市納入統一的城市框架,搞好與泰安、萊蕪、聊城、德州和濱州等周邊城市的規劃銜
接和職能分工,增強對全省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全省48個城市,有30個在半島地區
半島8市要成帶動全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龍頭”
山東半島包括濟南、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和煙臺、威海、濰坊、淄博、日照、東營6個設區的市,轄66個縣(市、區),土地總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46.6%;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3%。其中,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東營6市為沿海地區,青島、煙臺、威海3市也稱膠東半島地區。
目前,山東半島城市群已經躋身于全國6大城市群行列,全省48個城市,有30個在半島地區,已形成3個特大型城市,3個大城市,24個中小城市。本區聚集了全省主要的優勢資源和先進生產力,是帶動全省經濟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區域,也是全省發展水平最高、潛力最大、活力最強的經濟區域。
經濟規模僅居全國第18位 濟南要成為現代化大都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擁有巨大優勢,但半島地區自身還存在著許多制約發展的因素:半島地區優越的發展條件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著地域上的唯一性,而半島地區鄰近日韓的優勢卻面對著天津、大連等港口城市和東北三省的強力競爭;港口腹地競爭處于相對不利地位;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本區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經濟環境尚待進一步優化等。
此外,首位城市功能不強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作為本區最重要城市的青島和濟南兩市,人口規模(市區非農業人口)僅居全國的第16位和第14位,經濟規模僅居全國的第10位和第18位,要建成現代化大都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濟南定位: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 輻射周邊省區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
半島都市群要崛起,濟南如何定位?《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濟南市要以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和輻射周邊省區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為目標,從省會城市的特點出發,突出高新技術、冶金、機械和高層次服務業為產業特色,努力形成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以及承東啟西、中轉傳遞的高新技術研發擴散中心、信息中心和全國重要的物流樞紐。
《規劃》還要求,濟南市要按照“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發展戰略,塑造好城市形象,進一步增強城市功能。把章丘、濟陽等縣市納入統一的城市框架,搞好與泰安、萊蕪、聊城、德州和濱州等周邊城市的規劃銜接和職能分工,增強對全省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濟南、青島兩大城市圈之間,要實行高速鐵路、通勤鐵路和高速公路連接;膠東半島片狀城市群內部縣級市之間和濟南、青島兩大城市圈內部縣級市之間的交通,應以一級以上公路為主要形式。
《規劃》還提出,要按照一小時通勤的要求,加緊構筑以濟南、青島為核心的兩個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各具特色的都市圈。到2010年,基本實現100公里范圍內的通勤連接;到2020年,通勤范圍爭取達到200公里。
半島城市群誓做全國經濟增長第3極 到2010年,濟南要向著超大型、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規劃指出,今后幾十年是本區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大于挑戰,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只要能做足做好與日韓兩國產業協作這篇大文章,在京津唐和長江三角洲兩大城市群之間迅速崛起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和經濟區是完全可能的。
為此本專題規劃確定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開放、融合、發達”三大區域特色,依托大型港口和陸路交通樞紐,積極打造環黃海經濟圈重要的國際化都市群和面向日韓的現代化制造業基地兩大品牌,著力形成帶動全省、服務黃河流域的龍頭區域和繼長江、珠江兩個三角洲之后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最具核心競爭能力的經濟增長極。到2010年,8市都要達到大城市以上規模,其中濟南、青島要向著超大型、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人口規模(市區非農業人口)分別達到300萬人和350萬人;到2020年分別達到500萬人和600萬人。區內22個縣級市中,有四分之一左右要分別納入濟南、青島、煙臺三個超大城市的統一框架。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