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顧錢江 江國成
美國參議院本周三通過的一份提案稱,若中國不在6個月內讓人民幣升值,美國就可能采取提高進口關稅的報復措施。這種聲音的潛臺詞是: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為自己謀求了額外好處,現行人民幣匯率政策要對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負責。
“將匯率問題政治化并向中國施壓,這是
美國的‘老手法’了。”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評論道。他說,上世紀80年代美國也曾就匯率問題指責日本。美國的做法讓匯率問題變成了一個國際政治問題。
李揚指出,即使人民幣升值,也無助于解決美國高企的財政和貿易赤字問題,因為雙赤字是美國經濟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針對美參議院的提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7日表示,“眾所周知,一國的財政赤字如果不能以私人部門的儲蓄來彌補,只能求助于外國的儲蓄并造成經常項目的赤字。因此,美國應該從本國找原因,來調整經濟中的失衡。”
社科院金融所易憲容博士也認為,中美工資水平相差懸殊,因此,人民幣即使升值50%甚至100%,也不會改變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
他說,在中美經貿關系中,并不是說中方順差就意味著完全是中國受益。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增進了美國百姓的福利,中國出口商的獲利也遠遠趕不上美國進口商的獲利,另外,中國還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完全可以說,美國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與一些美國議員和制造業者的看法完全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指出,人民幣匯率并沒有被低估。去年12月,美國財政部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再次確認:中國政府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以同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專家指出,考察人民幣匯率是否被低估,應從多邊貿易情況來分析,不能只看雙邊貿易余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最近在北京指出,目前中國貿易收支狀況很好,國際貿易盈余很小。從經濟角度看,沒有必要將人民幣升值。
易憲容說,人民幣匯率不能輕易調整,因為要評估與美元匯率的水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很難找到一個均衡點;而且,在目前炒作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變動可能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因此,還是靜觀其變為好。事實上,對一些國會參議員以貿易報復措施逼使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的想法,美國政府和民間的許多人士都并不同意。
國家外匯管理局前任局長郭樹清上個月指出,所謂中國有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以獲取額外好處的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他說,亞洲金融危機后人民幣波幅收窄,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但由于美元是波動的,因此人民幣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總體上也是波動的,有時升值,有時貶值,且波幅和美元一樣大。
人們注意到,美方貿易逆差問題已成為中美共同關心的問題,雙方正在加強對話。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3月21日在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賴斯時說,中美經濟的互補性而不是競爭性、雙方不同的統計方法等多種因素造成了美方目前較大的逆差。盡管如此,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包括擴大美對華高技術出口,實現雙邊貿易的基本平衡。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上表示,中國正在進一步研究改革的方案,使匯率對于市場更富有彈性。至于改革方案何時出臺、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個出其不意的事情。
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最近一次表態是:下一步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機制,而不是水平。“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雖然沒有時間表,但中國正積極為改革創造先決條件。”李揚說。他指出,在完善外匯市場、放寬資本項目管制、加快銀行改革等方面,中國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