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三農戶家中接連降生“高科技產品”克隆牛:走入尋常百姓家萊陽農學院克隆牛技術步入產業化階段 本報訊“我們家的牛犢是克隆牛的后代!”4月7日,在平度市,50多歲的農村婦女王君愛指著牛場里一頭通體黑亮的小公牛興奮地說。一直被人們認為極為神秘的克隆牛,終于走出
實驗室,在農家產下了可讓廣大農民觸手可摸的克隆牛后代。 這頭被王君愛視為寶貝的小牛,出生于4月2日,是2001年11月誕生于萊陽農學院的中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雙雙”的胚胎移植后代。此前的3月29日和31日,在平度市和即墨市的另兩戶農民家中,已經順利產下了兩頭同樣健康活潑的小牛。經過幾天的觀察,這3頭我國首批誕生在農民家中的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后代,體質健康,長勢良好。主持這一項目的萊陽農學院教授董雅娟、柏學進說,今后將會不斷有克隆牛后代在農民家中誕生。
據了解,2004年6月21日,董雅娟、柏學進教授主持的山東省科技廳良種產業化項目課題小組,采集優質體細胞克隆牛的超排胚胎,經過胚胎分割后,運送到即墨和平度的農民家中,移植到經過同期發情處理的本地黃牛和西門塔爾一代牛的子宮內“借腹懷胎”。結果有3頭牛獲得妊娠,從而產下了健康活潑的克隆牛后代。
董雅娟介紹,這3頭小牛在農家成功降生,證明了優質肉用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產業化的可行性,標志著克隆牛技術正式步入可以讓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經濟效益的產業化階段。
今后,他們還將利用優質高檔肉用體細胞克隆牛,采用胚胎分割、胚胎冷凍、克隆、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術,擴大在青島農村的繁育規模,以此大幅度地改良提高本地黃牛的品質,培育高檔優質的肉用牛雜交良種。(本報記者趙笛本報通訊員劉曉華陳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