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4日電 教育在這個春季分別惹人關注,中青在線今日載文總結了3月以來中國教育動態的6大關鍵詞:
1、教育收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的調查顯示,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和住房;而中國人民
銀行2004年第四季度關于“儲蓄目的”的調查也顯示,“攢教育費”是居民儲蓄的首要目的,接下去是“養老”、“買房裝修”和“預防意外”,比例分別為18.9%、14.1%、11.8%和10.7%。讓教育不再昂貴,成為許多學生家長對“兩會”的期待。
2、教育公平
一份有關“中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的報告,在兩會上引起又一次震蕩。報告說,“各地通過繳納贊助費、擇校費進入高中的學生比例幾乎超過了10%,通過繳納贊助費、擇校費進入城市重點高中的比例達到25.2%。”報告同時顯示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成為我國最主要、最顯著的教育差距。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朱清時疾呼教育公平亟須制度保障。
3、大學生就業
迅速發展的中國需要大學生,而大學畢業生卻就業困難。由于大學生就業率低而導致的新讀書無用論,甚至已波及中小學教育發展。面對這個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們認為現在,高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地根據主管部門要求和自身師資條件,考慮社會需求明顯不夠。這必然造成有些專業的學生大量過剩,而現實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卻十分稀缺。這種結構性矛盾,已成為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4、農村義務教育
兩會前夕,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進行了一次網上調查,請網友選擇“兩會”期間關注的問題,農村義務教育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報以熱烈的掌聲。
5、四、六級考試改革
教育部決定,從今年6月起,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參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組考。與此同時,從2007年1月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只接受在校生報名。今后,考試報名和考場安排、監考員培訓、試卷接收、運送和保管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口試由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負責實施。考試中心將和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共同承擔組考任務。這是繼上月宣布今年6月開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采用710分記分制,不再設及格分數線后的又一重大變革。
6、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教育部3月29日正式公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15年未修改的舊《規定》大變臉,體現出與教育法、高教法等有關法規的承接,學校規章逐步與相關法律“接軌”。針對考試作弊、大學生婚戀、學校自主處分權,被稱為當前高校管理的“三大難題”分別作出了明確規定。據悉,這兩個新版的規定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