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是中國人人生環節很重要的一門功課,但這個時候總能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廣西《當代生活報》這幾天作了《踏青祭祖》的連續報道,對南寧一些人用不倫不類之物祭祖的現象作了批評。無獨有偶,據黑龍江《生活報》3月31日報道,在哈爾濱市一些出售祭品的市場里,除了紙轎車、紙別墅等往年出現過的“常規
”祭祀用品外,近日還出現了紙扎的私人醫生、二奶、賭博工具,甚至連搖頭丸、偉哥等也粉墨登場!
中國人的孝順是世界出了名的,這和我們幾千年中華文化中孝文化的傳承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孝亦有道,是為孝道;如果無道,就是不孝。即使你打著孝順的幌子,也被視為不孝,比如那些給自己先人想花點子的人,硬要把二奶、偉哥等塞給先人,還美其名曰投其所好,中國人講究不說死人壞話,你把活人該不該使用都要掂量的“東西”,自作主張說成是先人的愿望,這不是埋汰(糟蹋)人是什么?即使逝去的人生前有過一些不檢點的地方,也總要講究一點避諱吧?正因如此,才有了盛行千年的避諱文化,如此大大咧咧惟恐天下人不知,先人倘地下有知,也會羞愧難當。
把拿先人開涮當作孝順,把無聊當作體貼,這是對孝文化的莫大褻瀆。在兒孫心目中,先人形象淪落至此,哪兒還有半點敬畏可言?其實,不管兒孫如何糟蹋,死者已無反抗的可能,倒是這些活著的兒孫應該好好來個換位思考:如果百年之后自己有如此荒唐兒孫,是欣慰還是氣憤?
從體現時代進步的角度看,清明祭祖首先應該講究“文明”二字,文明不文明是區別所有孝和不孝的最好的試金石,只有文明的孝,沒有不文明的孝,清明祭祖的娛樂化傾向與時代進步要求格格不入,暴露出一些地方孝文化傳承上的脫節,那些給先人送二奶、偉哥者,亟待補上何為文明祭祖這一課。
另外,中國人愛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祭拜祖先表面上看是個人的家事,輪不上別人說三道四,但是筆者以為,類似這種人神共憤、糟蹋先人的家事,還是需要正確的輿論導向來引導,文化就是在對錯誤傾向的指責和糾正中傳承的。從這意義上說,抨擊褻瀆先人的偽孝道人人有責。(高點)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