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川楓
對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惟一的辦法就是用不斷加強友好、發展合作來回答他們。
——鄧小平
近日,網上關于“抵制日貨”的宣傳帖可謂甚囂塵上、逆流橫行。我覺得仍有必要將堅決抵制這類宣傳的理由昭示于眾——
一、不要誹謗韓國人的智慧!
很可笑的是
,這些叫囂“抵制日貨”的宣傳品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首先拉上韓國人來墊背。大抵是只看到電視和報紙上有韓國人切指抗議小泉參拜以及韓國人“愛用國貨”的報道,于是竟以為韓國人竟也會激憤到“抵制日貨”的程度罷~
很奇怪的是,2002年,韓國和日本成功地聯合主辦了世界杯足球賽,兩國球迷并沒有發生什么沖突。韓國和日本固然在獨島問題、慰安婦問題等等之上有些爭端,但爭端歸爭端、交往照樣交往,韓國人可不會向我們的中國同胞一樣,頭腦一發熱就哭喊什么“抵制日貨”~
不信請看2003年日本同主要貿易對象的進、出口貿易額(單位:億美元)統計表
出口額 進口額
美國 1154.2 586.3
中國 572.4 751.9
韓國 346.8 178.4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稍微分析一下上面數據可見:只有區區4882.4萬人口的韓國,竟然是日本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03年度,日本對韓國出口額高達346.8億美元,幾乎為進口額的兩倍。再分攤到每個韓國人頭上看,人均進口額高達710.3美元。與13億國民的中國相比,韓國對日本的進口貿易額約為中國對日本進口貿易額的六成,人均進口額約為中國的16倍!這才是日本更愿意向韓國“謝罪”的原因罷。
說到這里,不妨再談一下那些鼓吹“抵制日貨”的宣傳家們經常用來蒙騙、愚弄網民們的另一個“說法”——“以色列人不用德國貨”。事實上,德國是除了美國以外,以色列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統計數據,2001年度以色列從德國進口貿易額為2612億美元,對德出口1229億美元(不含鉆石貿易),也就是說,和韓、日的情況相仿,以色列從德國買進來的貨物價值也約為賣出去的兩倍!
由此可見,韓國人也好,猶太人也好,都決非會以“民族感情”主導對外貿易的蠢貨。你們自己犯傻也就罷了,誹謗其他國家和民族比你還傻可就不好了~
二、中國有抵制日貨的資本嗎?
還從上面數據來看,如果說在韓國對日本/以色列對德國這樣嚴重貿易逆差的情況下,韓國和以色列都沒有搞什么“抵制日貨”、“抵制德貨”,那么在中國對日本長期貿易順差的大好形式下,竟然還宣傳什么“抵制日貨”,無疑是在搬石頭砸我們中國的腳,給中國的順利發展使絆!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日本品牌商品,除了汽車和部分電器外,純粹日本原產的消費品本已不多,而主要都是在華投資企業的“地產貨”(關于這個問題下節再說)。相比之下,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大多是科技含量高的車床、器具、高級原材料等生產必需品,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則多為大蔥、蘑菇、服裝等可替代的消費品。國際貿易是雙向的,你抵制人家的產品自然會導致人家的反抵制,而中國并不占有和日本進行貿易戰的優勢地位。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以遠低于日本本國的價格購買富士膠卷拍照娛樂,相比于你以在日本只能吃到一碗陽春面的價錢做西服給日本人穿(著名上市公司美爾雅,與日商簽有一項加工西服的長期合作協議,日方每套西服僅付800日元加工費),究竟哪個看上去更“賣國”?在呼喚“抵制日貨”的同時為什么不喊一聲“抵制對日出口”呢?至于那些抵制日貨的宣傳照,竟多有出自日本相機,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了~
如果中國人都不使用富士膠卷,也不會對日本的富士膠卷株式會社造成根本性的沖擊,而日商一旦終止同美爾雅的合作,那么美爾雅的1.2萬員工都只有去喝西北風了,甚至還會嚴重影響到整個黃石市的就業及社會福利!日本一旦限制從中國進口大蔥,那么山東的千萬蔥農就得破產!由此可見,這些個叫囂“抵制日貨”的主兒們究竟是在“愛國自強”還是在禍國殃民,可謂一目了然。
三、日本投資企業更不能抵制!
目前,國內消費品市場上的日本品牌商品,其中絕大多數已經是日商在華投資企業的“地產貨”了,在這種形式下,宣傳“抵制日貨”更是愚蠢到愚昧程度的表現。
首先,大力引進包括日資在內的外資是我國政府的大政方針,如果說日資企業是來禍害中國的,無疑就是指稱引進日資的中國政府在賣國,這是不可容忍的。
其次,把這些日資企業妖魔化為日本汲取中國財富甚至是為日本將來對華“戰爭輸血”的工具,更是極其荒謬和險惡的。要知道,日資企業中雇傭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員工,在經營上相當遵紀守法,少有象許多民營企業那樣偷稅的惡習。最關鍵的是,日資企業并不是把贏利全部輸送給日本“總部”,而多是扎根中國,繼續擴大投資。在本質上,這已和中國自己的企業沒什么兩樣。
日前我分別拜訪了一家日資企業和一家民營企業。其中日資企業內員工各項福利均十分完善,每間員工宿舍均有空調,工作每兩小時即可休息半小時,工作餐也十分豐盛,有魚(不是普通的廉價草魚,而是30元/斤的鴉片魚)有肉有點心,所有員工都一樣。再到那家民營企業一看,正可謂天上地下。還值得一提的是,那家日資企業原來的日方管理人員對中國員工有歧視表現,中國員工鬧了一次“政變”,于是日本方面立即把原來的班子全部召回,換來的新管理層對中國員工十分謙恭。而民營企業呢,那位老板很地一揮手:“誰有意見就叫誰滾蛋!”其滿臉的牛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教:一家企業把合法經營賺的錢用于員工福利,而另一家企業把偷稅造假弄來的錢全給老板獨吞包二奶,我就搞不明白了,支持前者怎么就“賣國”,支持后者怎么就“愛國”了呢?
順便再說一句,那家日資企業是生產模具的,據介紹,該企業已占領中國60%的精密模具市場,包括長虹、科龍等著名“國產名牌”都是該公司的長期客戶。這就牽扯出另一個問題——試問有哪個“國產名牌”是完全純粹地出自“國產”的?試以空調為例,大多數“國產”空調的“心臟”——壓縮機還不都是日本或美國產的?一家日本人投資但絕大多數員工都是中國人的日資企業(以上述企業為例,該公司共有500多名員工,其中只有17名日本人和5名韓國人),和一家中國自己投資卻仍然要購買日本的技術和部件的本國企業,究竟有什么不同?當然,你有權根據自己的“民族感情”選擇你所偏好的品牌,但將之作為什么“愛國”的標準大肆宣揚的話,不僅荒謬愚昧,而且構成對購買“日貨”的消費者的污蔑和誹謗!
最后要強調的是,日本對華貿易和在華投資不僅不構成對中國的危害,而且貿易和投資的規模越大,未來沖突乃至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開戰,他們的投資就全是“敵產”當予征用的了,一分錢也拿不回去,日本人可不會象這些個中國憤青一樣沒頭腦。今日條件下,日中合作決不是什么“侵略”
,而是攜手并進的關系。這些個宣揚“抵制日貨”的憤青們表面上是在“反日”,而實際上卻是在“反華”!
我們不僅要認清這些打著民族主義旗號實際上卻是民粹主義者的真實嘴臉,更要以實際行動來抵制他們禍國殃民、給我們中華民族抹黑丟臉的丑惡言行!
綜上所述,本版將率先堅決抵制這些“抵制日貨”的宣傳品,并將亂貼此類牛皮癬的人物一律視為漢奸國賊和民族敗類掃進垃圾堆。
同樣的,我以波士頓猶太大屠殺紀念碑上馬丁神父的懺悔結束本公告: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后來他們追殺工會會員,我不是工會會員,我不說話;
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說話;
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1931年文學家R·愛丁頓創作的《上校的女兒》稱:“民族主義是一只為自己的糞堆而啼叫的淺薄的公雞。”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民族主義是一種發育未全的疾病,它是人類的囊蟲。”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