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有企業不斷發生的巨額虧損、損失事件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公開的信息顯示,2004年中央企業申報核銷損失3178億元人民幣,加上財政部已核準的近1000億元損失,僅中央企業核銷損失就達4000億之巨。
雖然不少國有企業虧損、損失巨大
,但是我們注意到,一些引起強烈反響、為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高度關注的的重特大國企虧損、損失事件,其后續處理透明度還不夠。有的發生巨虧的國企,相關方面還在著力宣揚當事人的貢獻,有淡化當事人責任之嫌。
今年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民進浙江省副主委陳守義委員就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核銷問題發言。他表示:“對這些龐大的不良資產的核銷,決不能一筆勾銷、一剝了之,讓造成損失的責任者逍遙法外!陳守義短短十幾分鐘的發言,引起全場委員的強烈共鳴,6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這說明,對于國企損失的后續處理問題,人民群眾、社會各界是忘不了的,是高度關注的。因此,對于不斷爆出的國企巨額虧損、損失事件,決不能不了了之。
應當正確認識和處理國企巨額虧損和損失事件,一要分析原因,認真總結教訓,以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二要分清責任,功過分明。不能以功代過,也不能以過否功。必須獎罰分明,功則獎,過則罰。
國企虧損、損失確有復雜的原因,或者是歷史遺留問題,或者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外部因素、或者是企業領導者能力不夠、或者是企業領導者瀆職、或者是企業領導者貪贓枉法,等等。只有將虧損、損失的原因查清楚、搞明白,才能還忠于職守的當事者清白,也讓行為不軌的責任人受到應有的懲戒。
搞清楚國企虧損、損失的原因,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成熟和成長。如果不搞清楚損失的原因,不從中吸取教訓,就等于白白繳了巨額學費,企業還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以四川長虹在美國的巨額損失為例,長虹從中至少有三方面的教訓值得汲取:第一,慎選合作伙伴;第二,善待媒體批評;第三,不可破壞性開發海外市場。事實上,每一家發生巨虧的國企,都有很多寶貴的教訓需要總結。
國企出了問題,不能回避,更不能推卸責任,必須正視問題,同時要勇于剖析自己,當事人和有關方面也應該勇于承擔各自的責任。眾所周知,國企是中國經濟的棟梁,也是全社會方方面面、各類企業關注的焦點。國企的一舉一動,對其他企業具有相當程度的示范效應。國企通過總結教訓,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防范風險的能力,對其他企業也有警示作用,這對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是有好處的。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