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進口通關過程中,審價環節一直是制約通關速度的瓶頸。日前,黃島海關與青島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就其進口的部分種類貨物簽訂了《實施通關質疑綠色通道的合作備忘錄》,在審價環節開通了“綠色通道”,大大加快了通關速度,截至目前,該關轄區享受這一便捷措施的
企業已從2004年的12家增至20家。
“通關質疑綠色通道”是在充分開展貿易調查和價格風險分析的情況下,針對轄區內信譽較好的企業推出的一項信用便利措施。對于這些企業的進口報關單,海關現場審單人員在判斷其無明顯低瞞報價格嫌疑和其他特殊情況(如布控查驗)下,便可直接按企業申報價格打印稅單后轉入放行環節。貨物通關后,海關再對該票貨物或該企業在一段時期內進口的貨物集中審核,這樣一來,就大大縮短了通關時間,為企業節約了成本。今年前兩個月,該關實施綠色質疑的商品共566宗,累計貨值718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48%。
“審價質疑綠色通道”是將審價環節“后置”的一種做法,適用于那些信譽好的企業進口海關對其市場行情和貿易過程掌握得比較清楚的貨物,但對于誠信企業經常進口的一些商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價格情況復雜的貨物,該如何破解通關環節審價瓶頸呢?為了讓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便捷措施,黃島海關不斷進行積極探索,又提出了“價格預審核”模式:企業在貨物抵港前,即可向海關提交貨物的相關合同、發票以及商品資料,海關根據這些資料,便可對其商品價格進行提前審核磋商,這樣一來,就把審價環節進行了“前推”,避免了貨物滯港的尷尬。目前,此項措施正在試運行階段。試行成熟后,將在轄區范圍內進行推廣,到時,將會有更多誠實守信企業能夠享受到海關優惠政策帶來的便利。(鄒吉宏謝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