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據《環球時報》報道,俄羅斯時間3月12日晚,大批莫斯科稅務部門打擊經濟犯罪的警察,突然來到距莫斯科市南區約14公里的薩達沃特花鳥市場,強行拉走了儲放在
該市場集裝箱倉庫里價值8000多萬元人民幣的中國鞋。據悉,這批鞋大部分產自溫州,共涉及溫州企業20多家。    在此之前,俄羅斯的稅務部門已經以沒有通過正規的報關手續入境、貨物屬走私物品為由查封了該倉庫。
   “灰色清關”惹大禍
   此次“拉鞋事件”并不是在俄羅斯發生的第一起查抄華商貨物的事件。2004年2月10日,俄內務部警察以無合法的報關手續為名,查抄了艾米拉貿易市場(即“莫斯科中國商品貿易中心”)內中國商人的貨物。當時被拉走的中國貨物價值上千萬美元,也主要是產自溫州的中國鞋。兩次“拉鞋事件”,俄國警方依據的理由主要是針對中國商人“灰色清關”而來。“灰色清關”實質上是一種違法活動,因為清關公司只為一批進口商品中的一小部分貨物繳納足額關稅,其余部分則通過向海關官員行賄來通關。
   由于歷史原因和俄羅斯的特殊國情,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很多中國商品都是通過“灰色清關”途徑進入俄羅斯市場的。但是,一旦遇到俄權威部門的檢查,貨主就可能因無法提供海關合法有效文件而導致貨物被查抄。普京連任后,政府決心整頓“灰色清關”。
   中國商人應依法經商
   既然“灰色清關”違法,本身又有很多弊端,中國商人為何不通過正規渠道辦理進口手續呢?
   首先,是受利益驅動。華商們聽說“灰色清關”的費用比正規清關要低得多,便想利用這個省錢的途徑。其次,是貪圖省事。如果是正規貿易,貨運公司只負責將貨物運至目的地國,貨主須自己向海關辦理清關手續。其程序比較復雜。第三,是對正規手續不了解。有些華商既不懂俄語,又缺少國際貿易經驗,根本沒有能力獨立辦理海關手續。
   此外,由于俄羅斯的不少政府部門都和“灰色清關”有關,甚至有些部門就靠它養活,其政府部門也存在腐敗。
   針對目前這種情況,中國外交部和駐俄羅斯大使館已經于3月14日發出公告,提醒中國商人要依法經商。公告強調,廣大中國商人在各自的經貿活動中應注意依法行事,特別是在辦理貨物出入境手續時,需留存必要的證明,以備不時之需,從而避免或盡量避免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