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制作的“新聞”突出了軍方在人道主義方面的活動

公關人士卡倫·瑞安在政府制作的若干新聞報道中充當“記者”
美國《紐約時報》3月13日發表題為《布什當政,一個預制新聞的新時代》文章(作者戴維·巴斯托和羅賓·斯坦),揭開了美國政府策劃新聞的神秘面紗。對公眾而言,美國媒體上的很多報道與其他新聞沒什么兩樣,但事實上,它們都是美國政府制作的。而且這種明顯違背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暗示與縱容。[
點擊進入論壇討論]
假新聞“頻頻亮相”
《紐約時報》的文章舉出了三段新聞:在有關美軍攻占巴格達的新聞報道中,一個歡欣鼓舞的伊拉克裔美國人在堪薩斯城對攝制小組說:“謝謝你,布什。謝謝你,美國。”;另一段報道講述了布什政府“強化航空安全工作”的“又一次勝利”,記者稱之為“航空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行動之一”。第三段報道是今年1月份播出的,闡明了政府為美國農場主開拓市場的決心。顯然,這是每位總統夢寐以求的電視新聞報道。
文章說,實際上堪薩斯城的報道是國務院的作品;報道機場安全問題的“記者”其實是用假名為運輸安全管理局工作的專業公關人員;關于農場的報道是農業部的宣傳辦公室制作的。
文章指出,在布什任內,聯邦政府積極運用公關領域的固有手段:長期以來,企業一直在向電視臺提供隨時可以播出的預制新聞報道,其內容從治頭痛的藥方到汽車保險無所不包。在過去4年里,總共至少有20家聯邦機構(包括國防部和人口普查局)制作并發布了數百條電視新聞,其中許多新聞在全國各地的地方電視臺播出,并沒有提及政府在制作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政府與媒體“共謀”
《紐約時報》文章指出,有消息披露一些專欄作家撰文支持政府的政策,卻沒有透露他們接受了政府的報酬。但是,政府制作正面新聞的做法比以往更普遍了。雖然行業道德準則反對在不透露消息來源的情況下播出任何外來團體預制的新聞報道,但有證據表明,電視臺普遍參與了與美國政府“共謀”或聽之任之。
在大多數情況下,“記者”都不在新聞中說明他們為政府工作。有些報道旨在支持政府最重視的政策目標,比如醫療改革或伊拉克的政權更迭。它們通常采取“采訪”政府高官的形式——提問是事先擬好的,回答是經過排練的。不過,采訪中不會出現批評者,也沒有暗示管理不當或有爭議的內容。
有些新聞是在美國最大的電視市場播出的,包括紐約、洛杉磯、芝加哥、達拉斯和亞特蘭大。政府制作的公關新聞與真正的新聞報道之間的傳統界限已經含混不清,地方上的新聞播音員利用公關專家事先擬就的導語引出預制的新聞。政府制作的新聞混跡于衛星傳送、辛迪加經營、網絡提供的新聞節目當中,經處理之后作為“獨立”新聞與觀眾見面。
文章作者說,克林頓政府也曾采取這種做法。盡管美國總統布什最近呼吁新聞界與政府宣傳部門劃清界限:“白宮與媒體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相互獨立的關系!钡鲜鲂袨槿栽诶^續。若干聯邦機構的新聞官在接受采訪時說,總統的禁令并不適用于政府制作的電視新聞。他們說,這些新聞是真實的,在政策上是中立的。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發言人威廉·皮爾斯甚至說:“我們向電視臺發表講話,但電視臺不講明消息來源,這不是我們的錯。”
然而,負責調查聯邦政府及其開支的國會下屬機構政府問責局認為,政府制作的新聞可能會構成不正當的“隱蔽宣傳”。該局表示,關鍵在于觀眾是否知道新聞來源。上個月,政府問責局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聯邦機構不應制作“向電視觀眾隱瞞或不清楚說明聯邦機構是消息來源的”預制新聞。
文章最后說,盡管有些聯邦機構已經停止制作電視新聞,但其他機構仍然樂此不疲。3月11日,司法部及行政管理和預算局發放了一份備忘錄,授意所有行政分支機構不必理會政府問責局的調查結果,無論觀眾是否了解,此類信息類新聞都是合法的。辛芳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