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把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實現民營經濟大發展的重要舉措,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一大批外向型民營企業乘勢而起,成為我市出口創匯的新生力量和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
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及中國加入WT
O后的新形勢,給廣大民營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市民營企業也充分認識到,只有依托國際市場,才能實現把企業做強做大的目標。原先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研發能力,提高技術含量,擴大出口規模;原先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迅速調整發展思路,積極申報自營進出口權,學習研究國際貿易規則,加入到出口創匯的行列。
以蠟制品和玻璃制品為主要出口產品的青島金王集團,擁有一支由美、德、法等多國專家組成的科研隊伍,已獲專利400多項,其自主研發的新型復合體燭光材料標準被確定為國家行業標準,成為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企業,產品通過沃爾瑪等17家世界500強商業企業銷往歐美市場,去年實現出口創匯9130多萬美元。為擴大生產規模,投巨資興建的金王工業基地,一二期工程已累計投入2.8億元,目前投資1.1億元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今年預計可實現出口創匯1.3億美元。
以水產品加工出口為主的青島正進集團,自2001年起即突破了出口創匯1億美元的大關,盡管近兩年面臨原料及貿易壁壘的限制,出口創匯額仍然保持了1億美元的水平。
以出口硅膠制品為主的青島美高集團,去年實現出口創匯近3.6億元,成為亞洲同類企業產銷量最大的企業。
金王、正進、美高以及人們所熟知的九聯、萬福、康大等企業,只是我市眾多外向型民營企業的代表。據統計,目前我市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已發展到2966家,僅去年一年就新增近千家;去年實現出口創匯21億美元,其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12家。另外,還有34家民營企業在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6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在民營企業到國際市場尋求發展空間的同時,一大批國外企業也急于進入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由此,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紛紛攜手,便成為近兩年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
去年底,我市的民營企業歐美投資集團與德國施瓦茲印刷公司正式簽約,德國公司出資5000萬歐元,參與“歐美”控股的青島金龍包裝有限公司三期工程建設,工程完工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包裝印刷基地。也是去年底,青島好事中服飾有限公司與德國最大服裝企業———布雷可曼集團簽訂全方位合作合同,布雷可曼公司計劃將80%以上的服裝生產項目轉移,與“好事中”合資生產。青島星火紡機紡織集團與韓國一家企業合資建設的以生活流物機械為主的大項目也在進行之中。
據統計,去年,我市民營企業共引進外資項目1674個,占全市總數的85.5%,實際利用外資19.6億美元,先后有534家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進行了合資合作,項目涉及機電、服裝紡織、農產品加工和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市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
有關人士認為,盡管目前我市民營企業的出口創匯額在全市出口創匯總額中還只占較小的比重,但隨著與外資聯手設立的項目陸續變成生產力和出口創匯的實績,民營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將迅速增強,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本報記者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