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家住大明路的鄭女士和5歲的兒子對麥當勞快餐情有獨鐘。前天,在兒子的央求下,她到臺東三路的麥當勞快餐店買了兩份漢堡和兩包薯條。回到家中,閑來無事,她順手拿起家中的彈簧秤稱量一下薯條的重量,結果花了同樣的錢,沒想到兩包薯條竟然相差20多克。難道洋快餐里面的薯條就沒有統一的標準?昨天,她拿起電話,向本報熱線訴說心中的困惑。
調查:薯條不稱重
昨天下午1時40分,記者到達臺東三路上的麥當勞快餐店,這里是人滿為患。記者要買三盒中包薯條,只見服務人員在一個不銹鋼的方盒中,用一個鏟子麻利地將三包薯條裝進紙盒,裝滿后直接遞出來,根本沒有稱量。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者發現,這里所售的薯條均是用同樣的方式裝盒出售,均未經過稱量。同時,記者注意到,店里沒有標明薯條重量的告示,而包薯條的紙盒上也沒有標準容量裝多少克的標識。
稱量:重量各不同
1時50分,記者提著買到的3包薯條,來到桑梓路上的一家茶葉店,讓店里的老板幫忙稱量一下薯條的重量。這三包薯條的重量分別是:125克、135克和120克,其中均包括5克紙盒包裝的重量。
記者算了一下賬,3包麥當勞的薯條凈重量是365克,共花費18元錢,平均一克約0.05元。如果兩包相差15克的話,就是相差約0.75元。
麥當勞:肯定有差異
用器皿隨意裝肯定沒有稱量的標準,對于這樣簡單的道理,麥當勞是怎么理解的?昨天下午,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名義與麥當勞青島公司總部取得了聯系,一位姓遇的先生承認,按包賣肯定會有差異。據他解釋,他們銷售方式雖然用袋,但是以“滿袋滿盒”為標準,有一個基礎線,具體多少重量則屬商業秘密,他們的計量單位是經過物價部門批準的。他同時也表示,即使有差異,也是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計量處:方式待改進
據青島市技術監督局計量管理處陳處長介紹,麥當勞按包論價的銷售方式,按照《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零售商品(指以重量結算的食品)允許的最大誤差是正負0.5克,否則就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薯條不按重量計量,也不按數量計量,根本無法做到“標準化”。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規定明令禁止這種行為,按照我國有關法規,經營者應該有明示,告訴消費者按包銷售會有誤差,以取得消費者諒解。
物價局:量應有標準
市物價局綜合調控處一位姓周的工作人員認為,只要商品明碼標價品名、單價、論包賣都沒有關系,明碼標價就行。但標價的同時,商家應該有一個量的標準,不能太隨意,那樣對消費者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消協:應“入鄉隨俗”
據市消費者協會負責人介紹,肯德基和麥當勞賣薯條都是用“慣例”論包賣,這和中國現有的計量標準相悖。用手抓或者用鏟子裝,都不標準,也會存在爭議。企業應該制定一定的基本標準,允許誤差,但誤差在一個什么樣的范圍內,應該給消費者一個明示。既然在中國開店,就要“入鄉隨俗”,按照中國的國情來辦事,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市民:稱量才放心
對于常在洋快餐店里光顧的市民是怎么看待這一問題的,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正在吃薯條的姜小姐認為,她一直沒有注意到這一細節,但她認為,最好是稱量一下才標準。市民趙先生也認為,只有稱量,才能讓人更放心。“即使不稱量,也應該給消費者一個明示,本包薯條不低于多少克,讓消費者心中有數。”這是市民陳女士的觀點。(記者
王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