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年汽車投訴“高燒”不退投訴量激增三成]()
歷年的車展現場都成為消費者維權的陣地 本報資料圖片
過去的2004年,有關汽車投訴依然呈高速增長狀態。中國消費者協會昨日向本報透露的數據顯示,2004年在所有的商品投訴中汽車投訴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去年全年中消協接受的汽車投訴高達7438件,比2003年上升了31.6%,位居商品類投訴增幅的第二位。
質量問題最為突出 |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受理投訴情況年度統計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總共7438件汽車投訴事件中,因質量問題造成的汽車投訴就達到5243件。北京市消協年度汽車投訴分析報告中也提出,2004年共接受汽車投訴417件,質量方面的投訴285件,超過了總投訴量的1/2。
“一些汽車生產廠家為爭得市場在短期內生產新品牌汽車,有些車技術還不夠成熟,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北京市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郎丹柯舉例說明,某消費者購買車后不到兩年在路上行駛時車轱轆突然飛出,還有一些消費者購買車輛后,短時間內頻繁到修理廠維修,保修記錄一張又一張,車卻永遠修不好,還有一位消費者從購車地點提車后行駛不到20分鐘離合器失靈。另外因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發生巨響而引發的投訴也時有發生。“在汽車投訴中汽車質量問題反映突出,有的汽車質量已經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廠商誠信備受質疑
有糾紛就有欠缺,在汽車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的矛盾升級中,廠商欠缺的是經營的誠信,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邱寶昌著重強調了汽車消費者在汽車廠家、經銷商三者之間的弱勢地位,“形成汽車的質量問題有三個途徑,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經歷剮蹭、碰撞等造成的質量損失、試乘試駕展會展車當商品車賣予消費者,最后就是汽車生產企業對技術引進掌握不成熟引起的汽車質量隱患”,而這些都體現了汽車廠商經營誠信的欠缺。
對于形成汽車質量問題的第三個原因,即廠家對新品牌車輛技術掌握不成熟的情況,邱律師對此頗有意見,一些國外廠家在中國銷售的進口車技術繁雜,以目前國內的保修人員的資質水平,對進口車的技術裝備有充分了解的極少,修理起來就更難,越修越壞是常有的事。
針對這種情況,汽車廠家非但不謁娉滴募興得魘褂梅椒ǎ竊謁娉滴募忻魅繁礱鰲敖饈腿ü槌Ъ搖鋇陌醞跆蹩睿邢罱捕源朔⒈砹恕捌黨痰娜擺汀保攵韻顏叻從城苛業囊姿鵂⒈P奩諞約啊敖饈腿ü槌Ъ宜小鋇忍蹩釵侍飧Ъ乙勻擺托薷摹!捌黨絳睦鎘Ω們宄約業納馱諤蹩釕獻齙閾∥惱攏囊桓瞿芏云笠檔某ぞ梅⒄垢欣薄?/p>
售后糾紛久拖不決
汽車質量問題和廠商經營誠信糾紛都是在消費者使用車輛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如何維修、工時費的收取、零配件是否更換均成了消費者與廠商糾紛的焦點。由于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個別消費者且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鑒定,因此在售后服務里無論哪點糾紛,廠商足以把消費者折騰得焦頭爛額。北京市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郎丹柯說,“一些知名的大企業憑借自己的優勢地位對消費者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無故拖欠,調節難度頗大”,再加上目前車輛出現故障都是由汽車廠商的鑒定機構來鑒定,這樣廠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狀,讓消費者很難認可檢測數據或鑒定結論。
廠商的鑒定機構對消費者來說缺乏公信力,第三方機構鑒定費錢費時費力,這就給廠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剎手锏,“看誰耗得起”,邱律師表示,廠商就這樣摧毀了消費者投訴的意念,“驢車拉寶馬和砸大奔的事件就這樣產生了”。
本報記者 江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