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均有林面積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全市森林覆蓋率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的排序中只列第11位。今天召開的全市林業工作會議指出,建設綠色濟南還需要突破五大瓶頸。
濟南市已確立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和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林業涵蓋其中10項重要指標,但目前我市林業發展形勢卻不容樂觀,與“
綠色濟南”的要求差距不小,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全市造林綠化的整體水平較低。目前,我市有林面積200.3萬畝,人均面積只有0.3畝,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也低于全省的人均水平。我市23%的森林覆蓋率,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排序中,只列第11位,在全省17城市中只列第10位。二是土地沙化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目前我市沿黃兩岸和平原地區仍有沙化土地58萬畝,每年春、秋、冬,塵土飛揚,成為城區空中懸浮物超標的重要根源。三是南部山區未得到有效的保護、開發。南部山區是我市最大的生態保護區,但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目前尚有50多萬畝荒山未綠化,其中24萬畝分布在省城近郊周邊,占了全市荒山面積的46%。四是林業產業化進程步伐較慢,經濟林發展存在生產規模小、名優品種少、精深加工落后和經濟效益低等問題,林業產業鏈條存有斷檔,缺乏大型龍頭企業,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完全建立。五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是制約我市林業進一步發展的又一瓶頸。(記者
張定業 實習生 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