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給廣大民營企業提供了發展良機。據統計,在六大產業集群內,大約有300家民企成為配套企業。同時,在不同區域,許多民營企業也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中的龍頭和骨干,從而帶動形成了20余個產業板塊,在其周圍圍攏著6600余家大大小小的配套
企業。青島民營經濟的集聚效應正日益顯現。
在市場競爭中,規模與效益往往緊密相連。而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很難依靠一己之力來獲得規模上的競爭優勢。圍聚在大型龍頭企業周圍為其配套,依靠其產品、品牌等帶動作用壯大自己,或者同類企業聚集在一起,通過生產流程分工形成規模,成為民企獲得產業優勢和區域優勢的最佳選擇。
在嶗山區,以海爾、朗訊等大型企業為核心,聚集起包括青島漢纜集團等民企為主的16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去年實現總產值330多億元。借助青島港的輻射帶動作用,1000多家民營物流企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李滄區,依托青汽、二汽、頤中等大企業集團,形成了30多家以加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汽車配套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達20多億元。
據市經貿委中小企業局調查顯示,除我市確立的六大產業集群外,以一個或幾個主業相同或相近且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為核心,在不同的區域也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個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如,城陽區有電器機械集群、化工橡膠集群、紡織服裝集群,即墨市有服裝產業集群,膠州市有鐵塔產業集群,膠南市有機械制造及機械加工產業集群,萊西市有奶牛及奶制品加工產業集群、雞肉制品加工產業集群、花生加工產業集群等等。甚至一些發展較快的鄉鎮也出現了頗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如膠南市隱珠鎮形成了手推車產業集群等。
這些區域性產業集群均表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即墨市針織服裝產業集群,共帶動起360多家企業,其中產值過億元的有6家,過5000萬元的有5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條。膠南機械加工產業集群更有150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70家,以泰發集團、振華集團、華天集團等龍頭企業組成的手推車產業集群,其配套企業有440余家,年總產值近50億元。
市經貿委中小企業局有關人士認為,產業集群這種組織形式,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將大企業的內部分工外部化,將某一特定產品的制造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生產環節,并分別由專業化程度高的企業來生產和組裝,形成完整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網絡,具有整體競爭優勢。綜觀我市的產業集群狀況,可以明顯看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產業集群有利于節約成本。企業相對集中,可充分利用水、電、路、通訊服務等公共基礎設施,使企業的環境成本大大降低;大量同一產業的企業共聚一處,長期合作,使企業之間關系密切,有關市場、技術等信息可迅速傳播,大大節省企業搜索信息的時間和費用。其次,產業集群有利于推進技術創新。同一集群內的企業,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而競爭壓力也會轉換成技術、管理等創新的動力。第三,產業集群有利于開拓市場。企業的聚集有利于企業品牌的樹立和區域品牌的形成,擴大在采購商和消費者中的品牌效應。
當然,與南方一些先進城市相比,我市的產業集群多數還處于發展初期,如,大部分產業集群配套企業的數量雖然很多,但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水平低,缺乏國際標準認證,難以滿足高檔產品技術標準要求。所以,要進一步加快我市產業集群的發展,政府在加大對民營企業扶持力度的同時,更要營造寬松良好的投資環境,盡快建立起有利于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投融資體制,擴大投融資渠道,加大對特色產業集群的資金扶持力度。(本報記者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