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將于今年5月進行,目前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各黨派及其準備參選者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而,英國首相布萊爾當地時間3月6日在接受英國記者采訪時卻“語出驚人”,承認他已經成為工黨參選的“問題”,但他同時辯解稱,工黨內其他的領導人也未必比
他更出色!
“誰當首相也都這樣”
據英國《觀察家報》7日報道,布萊爾在接受該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政就是要不斷地接受來自政敵的攻擊,如果他有一天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為國家做出貢獻,他會主動辭職,但至于他是否還能夠繼續做貢獻,決定權卻在英國選民手中。
布萊爾的一番話并非空穴來風。最近一周來,由于英國政府內外“問題”頻出,他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
目前,英國議會正在圍繞反恐立法的問題進行激烈辯論,而工黨內部由于擔心英國選民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對布萊爾失去信任,從而縮小工黨在議會占多數席位的優勢也是意見不一。
對此,布萊爾說,一旦有其他的領導人當選首相,這種爭論自然會消失,但那時人們將會發現,即便是他不當首相,工黨也未必就是勝利者。他說:“我確實是個麻煩。但不管誰當首相,也都是這樣。……如果你害怕批評,你就應該離開這個位置另謀他職。”
工作重點放在國內
1998年,布萊爾打著“新工黨、新國家”的旗幟登上英國的首相寶座,并在2001年以工黨的壓倒性勝利而獲得連任。7年來,他在銳意改革、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加強黨紀和黨內團結,贏得了英國人的廣泛支持。但是,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由于布萊爾一味奉行緊跟美國的政策,工黨內部開始分裂,派系、渙散之風又起,布萊爾數次處于危機邊緣。
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拉克戰爭的瘡口日益愈合,英國多項民意測驗也顯示,布萊爾仍然有希望獲得第三個任期,但無論是工黨還是布萊爾本人誰都不敢懈怠。對外政策的“失誤”已經很難彌補,工黨及布萊爾等已經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國內政策領域。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解決英國國內問題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能會助工黨政府一把力,至于布萊爾和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財政大臣布朗之間的爭斗,則還需要拭目以待,畢竟布朗也非等閑之輩,而且在民意測驗中與布萊爾旗鼓相當。
緩和與各方緊張關系
近日,布萊爾的助手們透露,布萊爾早已成立了個人競選指揮部,布朗已經不再直接插手與布萊爾直接相關的事情,布萊爾與上議院和選舉協調委員會主席、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艾倫·米爾本的緊張關系也已經緩和。
除了出臺反恐、移民以及金融改革等建議和措施外,布萊爾近日還將與衛生大臣約翰·里德推出關于在某些公共場合實行禁煙以及處理垃圾食品廣告問題的動議案。
英國政府還將在新的財政預算中重點強調經濟發展問題,并投資60億英鎊推動英國在研究和發展領域的發展。王增麗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