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文周光輝/攝    “關系戶”集體讓座
   春節期間,青話小劇場就曾以前所未有的人氣指數上演了島城演出市場的精彩
一幕,如今,這股熱度仍在膨脹,以至于讓一些“關系戶”也望而卻步。    按照慣例,一部新戲首演,青話小劇場會預留出一定量的座位。上周六,慣例仍在執行,但場外小觀眾要進場看戲的請求、場內座位挨到舞臺邊緣的場景,就讓那些坐在預留位置上的觀眾不能“心安理得”了,紛紛退居劇場一隅,與劇場工作人員一起站著看戲。
   記者遇到市文化局一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因為小劇場這么火爆,別說其他的人,就連文化系統內的人都不好意思要贈票了。
   這不是“虛”火
   其實,在青話小劇場誕生之時,市話劇院院長王克就有一愿景,就是要樹起青島的票房之說。青話小劇場此番在“親子場”的試水似乎已在“看演出討票”的怪圈上豁開了一道口子。
   工作人員說,這樣爆滿的場面絕不是像過去那樣組織起來的,也不是“吹”起來的“虛”火,而是實打實的自然上座。出票口,一手交錢一手拿票的景象就是其印證。
   坐在小劇場邊緣座位的江先生和六歲的女兒已是小劇場的常客。“每次來人都很多,今天提前半小時入場就沒有好位置了。”江先生說,“我女兒自從看了《神奇的阿拉丁》就迷上童話劇了。看著她與小朋友一起復述故事的高興樣兒,我們做家長的也很高興。再說,小劇場的票價不是很高,也能承受。周末帶孩子來看看,不錯。”
   “可愛”元素惹人愛
   周末,小劇場里的《皇帝的新裝》雖說取材于安徒生童話,但借助創作人員的“奇思妙想”,儼然是一部透著現代氣息的童話劇。
   在人物設置上,除了憨態可掬的皇帝沒有掛靠上流行詞匯另立名號外,其他,像狡詐的大臣夫婦封號“大米愛老鼠”、“東拉西扯”,那敢說真話的爺孫名約“考拉爺爺”、“考拉點點”,而那兩個騙子也被卡通化,瘦者為長絲瓜,胖者為矮冬瓜,一高一矮,妙語搭訕,而他們的聲音是史努比的版本。
   再者,流行音樂、童謠、天津快板、卡通化背景音樂等藝術元素的糅合,又增添了該劇“可愛”的成分。現場,小觀眾沉浸在皇帝那滑稽的世界,不時爆出清亮的笑聲。
   編劇張志華將上述元素“亂燉”所追求的效果歸結于現行兒童劇的流行樣態。他說,現在北京、上海兒童劇的理論就是好看好玩,讓孩子在演出中首先愉快起來,然后發揮啟迪作用。
   互動性日漸明晰
   如果說,前幾場演出在互動性上還略顯保守,那么,《皇帝的新裝》無疑是又上了一個臺階。暫且不說,每次演出都露面的“主持人”皮皮蛋已經成為小觀眾的朋友———開場前,近二十個小朋友踴躍上臺與皮皮蛋一起表演節目,那在新衣女神(劇中設置人物)指引下報幕名時的齊刷刷的聲音,看見矮冬瓜、長絲瓜拿著騙來的錢財逃跑就伸手去抓的一幕,足見小觀眾有多入迷。另外,一個小時的劇,幾乎是每隔幾分鐘就有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而且粘合得倒也絲絲入扣。
   據悉,3月份的每周六、周日下午3:00,晚上7:00,《皇帝的新裝》都將在青話小劇場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