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北京市教委德育處有關負責人昨天透露,將組織全市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也將接受更專業的訓練。
15%的教師有心理問題
一項全國范圍的教師心理調查顯示 ,30
%至40%的教師經常處于情緒波動之中,15%有心理問題,7%有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開始悄悄地逼近中國教師。北京市曾對500余名中小學教師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近60%的教師覺得在工作中煩惱多于歡樂,70%的教師有時忍不住要生氣發火,教師中存在著煩躁、憂郁、易發火等不良情緒,一些教師因此對學生進行體罰,甚至出現過教師咬掉學生耳朵的事情。
心理壓力來自各方
隨著生存競爭的加劇,教師這個以往被認為最穩定的工作也在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一些學校將教師的績效考核與學生的考試成績結合起來,給教師造成很大心理壓力。教師不得不努力做到完美,而學生的不可控常使教師感到無奈和煩躁。“最害怕的就是分到一個差班,就是你使出渾身的勁也很難在期末發榜的時候掙回足夠的面子,成績不好的班教師總覺得低人一等。”一位通州的教師這樣說。同時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也給教師造成了心理負擔,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斷提高,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再加上工作時間長、回報少,教師職業的心理落差也成為壓力的一個主要來源。
心理健康教師必修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各中小學中,本科學歷以上并且是心理專業畢業的教師不到10%。現在的在職教師能獲得“教師資格”,都已經學過《心理學》,但以前學的傾向于理論。新一輪的培訓將更傾向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輔導相結合。
現在,北京市教委把“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列為全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通過“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訓,要使全體中小學教師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掌握針對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輔導或指導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對學生進行輔導,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各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接受更專業的培訓。據悉,北京數字德育網預計也將開通心理咨詢服務。
新聞鏈接
教師心理健康六指標
1.正確的角色認知。即能恰當地認識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環境。即在教育中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反應適度,情緒自控,積極進取。
3.教育的獨創性。不人云亦云,能創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慮程度高。能忍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能正確處理學生、家長、同事與領導的關系。
6.能適應與改造教育環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斷適應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環境。(記者李莉)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