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玩家、職業寫手、職業閃客……這些形形色色從“網絡”脫離出來的新興職業被人們所熟知。近日記者在沈陽調查發現,“職業罵手”這種原本起源于網絡游戲的“毒瘤”,如今竟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每天的收費標準達到幾十元。

刻毒陰損無所不用其極 網絡"罵手"自甘下流[圖]
2月19日,家住沈陽市大東區的韓先生就遇到“職業罵手”的攻擊。上午9時左右,家里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韓先生拿起了電話,對方就問:“是韓某家嗎?我找韓某!”韓先生回答:“我就是,您是……”還沒等韓先生問完,電話里就傳來了忙音。過了10分鐘左右,電話又響了起來,韓先生趕忙拿起電話,可是還沒等他說話,聽筒中就傳來了謾罵聲,而且罵得很“專業”,各種污言穢語全上來了。
過了不到5分鐘,電話又響了起來,里面又傳來了謾罵聲。韓先生十分氣憤地對對方喊:“你是誰啊?我和你有仇啊!”對方突然停止了謾罵,回答道:“我們沒有仇,但是有人雇我罵你!”隨后不堪入耳的謾罵又開始了。
幾天來,記者經過深入采訪發現,目前沈陽市已經有了一家“專業代罵服務公司”,并通過網絡公開打起了廣告,承攬“電話代罵、QQ代罵、小紙報代罵、郵件代罵”四種業務,并保證“語言下流、收費合理、包您解氣”。
在互聯網的地址欄里,通過搜索很快就進入“沈陽職業代罵”的廣告頁面。其中在“特價促銷”的欄目里,明確注明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電話代罵80元/天、QQ代罵10元/天、小招貼代罵200元/次、郵件代罵10元/天”。
“職業代罵會給社會關系帶來巨大的危害。”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說,代罵者會給被罵者帶來嚴重的精神、心理上的壓力,并引起無端的猜疑,激化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她分析,“專業代罵公司”和“職業罵手”的出現,首先它有市場需求,這是一種心理發泄的渠道,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夠被濫用。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專業代罵公司”和“職業罵手”都已經觸犯了法律,雇用者與“職業罵手”將負同樣的法律責任。辱罵損害他人名譽、侮辱他人人格,其行為在司法認定中被分為3種:口頭侮辱、文字侮辱、暴力侮辱,當侮辱情節嚴重時,便已構成了侮辱罪。不過,由于“專業代罵公司”和“職業罵手”都是通過網絡聯系,無法查獲其真人,所以執法部門在管理和責任追究上有很大困難。(完)
(劉明馳、范春生)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