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專電據《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內部人事變動報道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本月初公布了新的人事安排,從而開始了公司管理層的大規模更新,為企業成為世界最強,防止出現"大企業病"創造了條件。
根據公司的新決策,渡邊捷昭副社長將于今年6月底升任社長,奧田碩董事長暫時
留任,張富士夫社長將改任副董事長。除渡邊捷昭外的5名副社長將全部下臺,而豐田章一郎名譽董事長的長子豐田章男等8名專務董事將取代副社長職位。
豐田公司董事長奧田碩在對記者發表談話時說:"公司還沒有走到患上大企業病的一步,但我時常聽到這類話題。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
奧田碩希望把豐田公司推上世界汽車產業巔峰的新班子能夠肩負摘除公司內部病灶的使命。
從奧田碩擔任社長的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開始,豐田汽車公司就把集中于愛知縣三河的生產基地陸續移向海外。1999年接班的張富士夫社長在法國和中國建起了新工廠,現在豐田公司在海外的生產規模堪與國內匹敵,相關從業人員達到約27萬人,比奧田碩就任社長前增加將近1倍。預計到今年3月,豐田公司將連續3個季度刷新最高收益。但是,看似發展順暢的豐田公司,隨著業務的急速擴大,其組織規模也變得僵硬起來。
2003年,公司實施董事改革要求專務董事分管各部門,副社長則統領整個公司。但現任副社長們的任期都達到4年,被看成了各個部門的"老板"。由于宗派主義抬頭,部門內部縱向工作實施迅速,橫向聯合則顯得不協調。奧田董事長談到大企業病,正是出自對這種弊端產生的危機感。
根據計劃,豐田汽車公司明年將全面改良"花冠"等車型,并首次在日本、北美、歐洲等地同時生產。這種做法可以充分享受到新車效應,但也有產生大弊端的風險。除明年開始運轉的北美新工廠外,在中國、俄羅斯籌建工廠的計劃也將陸續實現。如果生產、銷售等各部門不能實行聯合,"2006年銷售850萬臺"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豐田汽車公司撤換全部副社長,并一舉實現了新老交替。明年6月,張富士夫升任董事長之后,重心將轉移到經濟界活動,渡邊社長則將全權負責海外和國內生產。就此,渡邊社長表示,豐田新的領導團隊能否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成敗將在第一年里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