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勞動就業辦公室今天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表明,勞動力市場供求的結構矛盾仍然存在,勞動者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還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從整個勞動力市場情況來看,失業人員的層次已趨向“年輕化”“知識化”。這透露出一個信息:勞動者應具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加強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
股份制有限公司是用人單位主力軍
按用人單位性質分組的需求人數分析表明,企業提供的空崗信息占到99.97%,比上季度增長了0.84個百分點,股份制有限公司是企業中的主力軍,崗位需求25959個,占企業總需求人數的46.84%,其次是私營企業,占企業總需求的29.14%,國有企業的活力也不可輕視,需求人數為7670個,占企業總需求的13.84%。
勞動就業部門認為,這與近幾年的就業政策引導和調節有很大關系,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私營、個體企業異軍突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勞動部門的“創業培訓”政策是一個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創業培訓工作對創業起了積極推進作用,政府應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的空崗最多
從職業分組中可以看出,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的空崗信息和求職登記的人員榮登榜首,需求人數為25402個,占總需求人數的45.82%,求職登記為24900個,占總求職人數的40.94%,求人倍率為1.02,商業和服務業人員需求人數為15484人,占總需求人數的比例為27.93%,而求職登記應聘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人數為5881個,占總求職登記人數的36.25%,求人倍率為70%,其中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求人倍率為2.02,說明在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中缺少這一行業的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各求職勞動者應該向這種求人倍率高的行業發展,盡快掌握技能,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美容美發人才市場最缺
從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分類統計中可以看出,本季度美容美發專業的求人倍率最高,達到了4.2的新高,理論上講就是一個人可以有4.2個空崗信息,其次是工程技術人員,求人倍率為3.96,也是市場中急缺的職業之一。
統計分析還表明,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各類工程施工人員、車、銑、電工等專業人員市場需求量大,而這部分人在市場上很難尋到,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電工、保管及護理人員最難找工作
從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可以看出,電工、保管人員、護理人員是排名的前三個職業,這幾個職業求職缺口較大,烹飪人員和治安保衛人員的職業缺口也在遞增,說明一些經過一些時間的專業化培訓就可以上崗的行業不是我們要加強力度培訓的專業。
因此,加大對就業再就業培訓工作投入力度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各培訓基地適當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專業。勞動者也應根據市場需求多學習掌握幾項市場緊缺的就業技能,盡快實現就業。
大中專畢業生求職迎來高峰期
從按求職人員類別分組的求職人數表上看出,新成長失業青年和就業轉失業人員在求職人員中退居第二、第三的位置;其他失業人員上升到了第一,占有很大的“股份”,求職人數占總求職人數的38.87%。
本季度是大中專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越來越多的大中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后落實不了工作崗位,這些學生根據政府的政策要進行失業登記,納入統一的就業與失業統計體系管理,同時,也反映出了新的就業矛盾,各大高校的擴招迎來了畢業生就業的高峰,就業安置的壓力給各級政府部門提出了新的問題,應該鼓勵有能力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更新他們的就業觀念;同時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從資金、政策上扶持這些知識分子來為濟南的經濟發展出主意、想辦法,扶持他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35-44歲年齡段就業矛盾明顯
從年齡分組來說,勞動力市場中的求職和需求人員大部分為年輕人,需求人數中有89.86%的人員年齡在16-34歲年齡段,求職人數中有86.73%的人員在16-34歲年齡段,求人倍率在0.945,理所當然充當了市場中的主力軍,這一年齡段的人員就業矛盾基本不突出,但35-44歲的年齡段就業矛盾明顯,求人倍率為0.69,比上季度下降6個百分點,而45歲以上年齡段人員的求人倍率反而高于35-44歲年齡段人員的求人倍率,為0.71,這意味著100個人中有29人無法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
統計分析還表明,用人單位多需求高中學歷以上的勞動者,求職人員的文化結構一般都達到了用人單位的要求。
但是,學歷的提高并不表明就業技能和職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實踐經驗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因此形成了部分技術崗位不好招人的局面。各職業介紹機構應該引導求職人員和培訓教育機構從重視提高學歷轉到提高職業能力上來。
失業人員趨向“年輕化”“知識化”
從整個勞動力市場情況來看,失業人員的年齡趨向“年輕化”“知識化”,應大力發揮職業指導隊伍的作用,強化市場就業觀念的引導,使勞動者具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加強自身的知識和能力。(
(記者 劉玉波 通訊員 楊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