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2月18日訊 我省將建立赤潮信息通報制度,確保在赤潮、風暴潮、臺風等災害信息發布后,24小時內采取相應的管制與防范措施,建立海洋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輕赤潮等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
據了解,由于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排入近岸海域,引發海水富營養化,并導致赤潮頻繁發生
,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害。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今,我省近岸海域共發現赤潮20多起,經濟損失數億元。
我省赤潮、風暴潮、臺風等海洋災害的防治和減災工作,要建立由省海洋與漁業、環保、質監、衛生、工商、氣象等行政主管部門組成的海洋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在災害信息發布后24小時內采取相應的管制與防范措施,最大限度減輕赤潮等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
按照“及早通報、防控并舉”原則,建立赤潮信息通報制度。省海洋與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將在及時獲取赤潮發生地點、范圍、赤潮生物種類等信息后,向有關部門發出預警報告。(記者吳修安通訊員馬學信)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