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1月7日,濟南公交一公司一輛大巴因尾氣檢測不達標,領到了該市實施《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辦法》后的第一張“限期治理通知書”。到目前,全市已有300多輛機動車接受尾氣檢測,其中有6輛因復檢仍不合格而被禁止上路。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是濟南市實施“藍天保護工程”中的一項。
以創造良好人居環
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的《濟南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規劃》于日前通過專家評審。《規劃》提出將實施以治氣、治水、治噪、治廢為主要內容的“六大工程”,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夯實環保基礎。
以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為目的,濟南市將在重點行業推廣應用清潔生產技術,逐步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適度控制高耗能行業的發展規模。到2007年,將取締繞城高速公路區域以內10噸以下燃煤鍋爐,完成對18個大氣重點污染源治理工程,同時加強揚塵污染控制,逐步將微型車、摩托車、客貨兩用車等引出市區道路,出租車總量控制在8500輛以內。
2004年,一條全長10.5公里、曾讓路人掩鼻的臭水溝,通過清淤、截污、蓄水、增綠、造景,如今已是人們散步游玩的綠色生態走廊——玉繡河綜合治理引水工程為濟南市實施“碧水工程”進行了成功探索。此外,濟南市將加大節水保泉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以小清河綜合治理為重點,帶動全市河道整治,加快市區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規劃建設市區東部水質凈化廠,建成并投入使用長清區、仲宮鎮等污水處理廠。
濟南市還將實施以控制擾民噪聲源為重點的“安靜工程”,督促重點企業完成固定噪聲源治理工作,控制建筑施工噪聲,降低交通噪聲,加強對餐飲、娛樂業等社會生活噪聲的管理;實施以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為重點的“固廢處理工程”,加快建設第二、第三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和餐飲垃圾處理廠、糞便處理廠,完善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系統,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實施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綠化建設工程”,對城區及周邊道路、荒山、平原、河渠等進行全面綠化,構筑區域生態綠色生態體系;實施以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和“環境優美鄉鎮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創模細胞工程”,推動綠色文明建設。記者 藍海 晁明春 報道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