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裕集團辦公樓外景 |
 |
|
2月17日,張裕A(000869,昨收盤13.23元)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煙臺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與意大利意利瓦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張裕集團33%的國有產權轉讓給意利瓦公司。
昨日,《上海證券報》報道,根據煙臺魯信產權交易網的數據,張裕集團評估價值為147000萬元。根據意利瓦公司以48142.43萬元受讓張裕集團33%股權計算,張裕集團整體股權價值為145886萬元,該金額與張裕集團評估值相當接近。這表明,煙臺市國資委并沒有向意利瓦公司高溢價出售張裕股權。而2004年10月29日,張裕集團進行EMBO(混合型管理層收購)時,煙臺市國資委將張裕集團45%的股權轉讓給煙臺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價格僅為人民幣38799.51萬元。裕華投資受讓張裕集團每股股權的價格只有意利瓦公司的59%。這意味著裕華投資以意利瓦公司出價的六折從煙臺市國資委手中拿到了張裕集團的國有股權。
在張裕集團EMBO過程中,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呢?記者昨日采訪了煙臺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及張裕A的證券事務代表。
新聞報道數據失實?
張裕A的證券事務代表李廷國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次股權轉讓的價格都是由政府決定,企業并沒有從中獲益。
記者:此前一些公司進行過MBO,去年10月底張裕集團進行的EMBO與MBO有何區別?李廷國:MBO是管理層收購,而EMBO是一種混合型管理層收購,企業管理層和企業員工都可以持股。
記者:2月18日《上海證券報》報道,在張裕集團的EMBO過程中存在國有資產打六折轉讓的現象,意利瓦公司出價是否高于EMBO的出價?
李廷國:轉讓價格是由煙臺市政府確定的,公司無權決定,所以不存在打折轉讓的問題。而且《上海證券報》報道的轉讓價格并不準確。
記者:兩次股權轉讓的價格分別是多少?
李廷國:這不屬于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公開信息范圍。
資產評估基準日不同?
煙臺市國資委評估科的陳女士表示,兩次股權轉讓時進行資產評估的基準日不同,因此沒有可比性。
記者:張裕集團的評估價值是多少?
陳女士:《上海證券報》的數據有誤,張裕集團的評估價值并非147000萬元,實際評估價值比這一數據多兩億元左右。
記者:轉讓給意利瓦公司的價格為何高于EMBO?
陳女士:EMBO是去年進行的,進行評估的基準日與此次轉讓的評估基準日不同,近幾個月張裕集團的收益增加,評估價值提高以致轉讓價格提高是很正常的。
記者: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意利瓦公司的實力并不強,張裕集團為什么不和實力更強的卡斯特集團合作?
陳女士:事實上是世界葡萄酒業巨頭卡斯特集團不愿意和我們合作,煙臺市國資委曾經提出將張裕A的部分股權轉讓給卡斯特集團,但他們回函拒絕,可能在他們眼里,這筆交易額太小。記者徐明航
相關鏈接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892年由我國近代愛國華僑張弼士先生創辦的煙臺張裕釀酒公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有職工4000余人,總資產22.9億元,凈資產14.8億元,主要產品有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酒、保健酒、中成藥、糧食白酒、礦泉水和玻璃制瓶八大系列幾十個品種,年生產能力8萬余噸,產品遠銷馬來西亞、美國、荷蘭、比利時、韓國、泰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3年,“張裕”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1994年,張裕公司按照《公司法》進行了規范化公司制改造,建立了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10月26日,張裕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