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2月17日電(記者劉寶森)一邊是就業難,一邊是招工難。17日,記者在青島外來從業人員職業介紹中心招聘現場看到,招工現場火爆異常,但農民工與企業真正談“攏”的卻不在多數,一些招聘單位表示,招聘會遇到了就業、招工“兩頭難”。
記者看到,一些農
民工三五成群地到招聘單位詢問,但最終在就業登記表上填寫的并不多。應聘的農民工普遍反映,待遇是影響他們就業的關鍵問題。海陽市辛安鎮的于仁滿從14日就來職介中心了,仍未找到合適工作。他告訴記者,他學的專業是平面設計,但問了幾家招聘單位,待遇都不太令人滿意。臨沭縣大閆莊村的閆文仁干了20多年的電工,并持有電工證,他說,以前的工資最多時每月有1800多元,但看看現在來招聘的用工單位工資卻少得可憐。此外,記者還發現,多數應聘人員對招聘企業的一些其它“附加條件”格外關注,如加班費、發工資時間、食宿等。
面對“苛刻”的求職者,招聘單位卻另有一番滋味。青島千萃制衣有限公司招聘縫紉工50名,但兩天僅有20多位簽了就業意向。招聘工作人員逄月梅說,招聘像縫紉工這樣的技術工人相對困難,農民工中能熟練掌握縫紉技術的少之又少,而應聘包裝工或干力氣活的人數早已超額,很多前來詢問的人都沒讓再填表格。計劃招聘40名機械操作工的青島如隆機械有限公司也只招了一半,招聘人員告訴記者,在登記的20個人當中僅有1/3是有工作經驗的,這些人工作前還要進行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
青島外來從業人員職業介紹中心副主任閆志德說,造成就業、招工“兩頭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招聘崗位和求職群體存在矛盾,一些用工缺口較大的工種,如水產品加工、服裝加工、流水線作業等多數要求年輕的女性,但求職群體中35歲到50歲之間的占到求職總數的50%多,而女性僅占到整個群體的20%左右;其次,一些求職者綜合素質及技術水平較低,難以滿足崗位需要。據統計,求職者中初中及以下學歷水平的占到了近70%,很多人甚至不具備任何技術,就來盲目應聘,結果造成就業難。
據了解,青島市從正月初七開始為返城的農民工備下了25場招聘會,規模超過以前。據職業介紹中心的最新統計,招聘會開展以來已有近15000名的農民工前來招聘,但最終達成就業意向的僅占到1/3,大部分農民工在招聘現場逛了多日仍未找到合適單位。
責任編輯:孫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