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每年減少147.36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項目專家組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30年間青
藏高原冰川平均每年減少147.36平方公里。
新華網援引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高級工程師孫延貴的話介紹,從2003年開始,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吉林大學、地科院地質力學所、青海地質調查院和河北地質調查院等單位聯合組成的項目組,著手就青藏高原荒漠化、冰雪線變化、河湖變遷、地質災害、青藏高原第四系與新構造運動等問題進行遙感調查,至今年2月初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專家組通過地質遙感監測和深入現場調查發現,上世紀70年代,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積為48859.18平方公里,到本世紀初,冰川的面積變為44438.40平方公里,30年來,冰川面積減少4420.78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減少147.36平方公里,總減少率達9.05%,絕大部分冰川的冰舌處于退縮狀態,大部分的雪線在上升,上升最多處有幾百米。
專家認為,全球性的氣候變干變暖,加上青藏高原迅速的差異性升降所帶來的內部微氣候變化,造成降雨量減少,導致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然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為活動,如過度放牧、旅游區的開發以及一些大的工程建設等,也加速了這種趨勢的發展。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4。它的不斷隆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科學家認為,由于特殊的地質構造,青藏高原本來就是生態環境的脆弱區,而它的每一種生態環境指標的變化,必然會對全球氣候、環境發生重大影響。
(完)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