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首次為“吃飯”立法 引入專業營養指導
我國將誕生第一部專管吃飯的法——《國民營養條例》。由中國營養學會起草的《條例》(草案)已進入專家討論階段,有望下月完成。該《條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讓專業營養指導走近國人生活,以改變膳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
均衡的現狀,培養科學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國民素質。
據悉,《條例》(草案)還要求,所有幼兒園、學校和社區都應配備專業營養師,讓孩子們從每一份點心、每一頓午餐中培養健康飲食習慣。
上海市一些營養專家介紹,上海市民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等慢性疾病逐年增長,與“不會吃飯”有密切關系,引入專業營養指導迫在眉睫。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營養教研室主任郭紅衛認為,目前上海市民營養攝入存在“多油少飯、亂吃保健品”的誤區。據介紹,上海每人每天平均攝入50克左右植物油,比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合適量多了一倍。如做個炒雞蛋,最多只需1湯匙油,但很多家庭放兩湯匙都不止。再如,上海人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也不能滿足能量所需。她還指出,一些上海人在服用營養保健品上也缺乏針對性,喜歡買“流行”品。
對于制定中的《條例》,郭教授認為,營養攝入要“量體裁衣”,就離不開專業營養師的指導。她說,本市亞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大都存在營養過;驙I養不足問題,但很少有人主動去醫院營養門診尋求科學指導。一旦專業營養師常駐社區,不僅能為他們提供出門可及、“量身定做”的營養咨詢,而且對建立社區人群營養檔案和監控膳食結構很有幫助。
第二醫科大學人文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馬進指出,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00美元,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填飽肚子只是一種低層次的生存需求,講究營養才是科學的現代生活方式。通過立法,可以進一步改善群眾營養狀況,提高生命質量。(新華社電傳2月7日《解放日報》 彭德倩/文)
特約編輯: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