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天,衛生部首次公布了對北京12家三甲醫院醫療服務、費用狀況和綜合管理情況的檢查結果。列舉了一些醫院仍存在不合理用藥、平均診療費用上漲較快、少數醫生病歷書寫不規范等問題。
衛生部醫政司相關負責人王羽介紹,2005年將是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年。除了繼續對北京地區的大型醫院進行年度檢查外,衛生
部還將對全國其他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同時將加大監管力度,增強監管透明度,定期向全社會公布檢查結果,促進醫療機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為群眾提供優良的醫療服務。
這12家醫院分別是: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天壇醫院、同仁醫院、積水潭醫院﹑朝陽醫院、安貞醫院、友誼醫院、宣武醫院。檢查日期為2004年1月到9月。
患者滿意度略降
調查:患者對醫院滿意和較滿意的指數為8.84(最高指數為10.00),較上年略有下降,但病人對費用知情的滿意度提高較為明顯。職工對醫院的總體滿意度平均指數為8.04,略低于2003年。同時,職工認為醫患糾紛起因主要是醫患溝通不足、醫療費用過高和服務態度不佳。
專家點評:各醫院對維護病人權利建立了相應規定,并在職工中進行了廣泛教育,對病人知情同意、投訴建立了相應規定。但仍存在不良現象,如個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僵硬,對病人的告知工作不到位。知情同意書范圍過寬,有的知情同意書缺少患者、委托人簽字,有的醫院違規由學生與病人談話和簽字,有的醫院對投訴反饋不及時。
建議:加強醫院制度管理,培養醫生“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增強醫務人員的服務與競爭意識。
單病種費用上升
調查:12家醫院1-9月總收入平均為56258.96萬元。其中,藥費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45%降至41.53%。在各項費用中,每床日費用最低為中日友好醫院743元;每門急診費用最低為天壇醫院222元。
在六個單病種平均費用中,急性心梗介入平均費用為64640.45元,最低為天壇醫院39943元。甲狀腺瘤手術平均費用為5424.64元,最低為中日友好醫院4417元。子宮肌瘤手術平均費用為7404.41元,較上年減少0.3%,最低為宣武醫院5608元。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平均費用為4952.88元,最低為宣武醫院2572元。急性腦出血平均費用為26073.67元,最低為朝陽醫院16169元。急性肺炎平均費用為10941.75元,最低為中日友好醫院2555元。
專家點評:近幾年國家采取降低藥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等措施促使醫院調整收入結構、降低藥品收入比例,收到一定效果。12家醫院的藥費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較大,使醫院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但平均診療費用、單病種費用的上升,主要與各醫院住院環境條件改善后床位費提高、自主選擇高層次病房的病人增加,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有關。
建議:逐步實現“醫藥分離”,進一步降低藥費收入占醫院業務總收入的比例,改變目前大多數醫院“以藥養醫”的收入結構,促使醫院提高服務質量,開展適合患者需要的多種服務形式。
大醫院超負荷運轉
調查:政府財政補貼占醫院總收入比重由5.48%降至5.08%。由于煤、水、電、氣、取暖、員工經費、物價上漲等,使運行成本提高。同時,12家醫院平均床位由上年1007張增至1149張。而醫生與護士的比例存在失衡現象,醫生比例從上年的34.85%提高到35.11%,護士比例從45.52%下降到44.13%。
專家點評:大醫院長期超負荷運轉,與病人分流不合理有密切關系。工作量明顯增加,醫院只能以擴建與擴大床位來應對病人的需求,但是近年來北京市水、電費用上漲,國家未能出臺對公立醫院的優惠政策,造成醫院維持正常運行過程中成本上升過快。與此同時,由于老百姓習慣到大醫院就診的觀念,使得一部分中小醫院的床位處于閑置狀態,浪費了一部分醫療資源。
建議:應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幫助中小醫院培養醫療人才,同時培養患者“小病到社區醫院,大病才上大醫院”的就診觀念。
病歷字跡普遍潦草
調查:共抽檢病歷328份。抽檢出院病歷的質量平均分值為92.46%。
專家點評:多數醫院進一步完善了病歷書寫制度與規范,提升了培訓力度,加強了病歷環節質量與終末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配置了高層次的質控醫師。三級查房的記錄得到了重視,尤其是上級醫師查房的記錄內涵更加務實。各醫院進一步關注診療方案的制定及其執行記錄,內科系統優于外科系統。麻醉前手術病人的訪視記錄普遍得到重視,內容較前有明顯提高;對大中型手術、新開展手術的術前討論記錄較全。
存在的缺點主要包括,病歷普遍字跡潦草,看不清簽名。有的缺少查房記錄、交接班記錄、死亡搶救記錄等。
建議:醫院按照去年衛生部制定的《處方管理辦法(試行)》,對醫生進行嚴格管理,增強醫生的責任感;或使用印章等方式代替手寫簽名等方法。
醫務人員工作量大增
調查:12家醫院工作量每年以8%-10%的幅度遞增,床位使用率大多在95%以上。其中,門診人次平均為731071.83人次,最高為協和醫院達1145036人次,其次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1019150人次。急診人次平均為75790.75人次,最高為友誼醫院119197人次。入院人次平均為19027.83人次,最高為協和醫院33814人次。住院手術人次平均為9588.9人次,最高為協和醫院18314人次。
專家點評:與2003年相比,12家醫院去年的行政管理質量與醫療安全管理都有明顯的進步與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競爭力,吸引眾多患者前來就診。但業務量增加,每家醫院平均每天超過2千人的就診量也使醫務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的狀況未能得到改善,加大了醫院管理難度。
建議:鼓勵患者在就診時針對病情選擇不同的醫院,合理分流就診人群。
仍有不合理用藥現象
調查:門診處方用藥品種數平均為2.20種;門診處方平均金額從2003年的314.92元下降到177.39元。最低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113.35元。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平均為27.03%。每100張門診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處方最低的為協和醫院。門診與住院收入中用抗菌藥物所占的比重占門診收入總金額的14.85%,占住院收入總金額的27.03%。
專家點評:門診藥房的規范化、專業化藥學服務模式初步建立。為門診患者用藥咨詢服務基本到位。臨床藥師參與專門會診及危重病例搶救已在各醫院不同程度展開,部分醫院已取得較好經驗。但不合理用藥現象仍存在,如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常有超時現象,細菌培養中增加藥敏支持的手段還沒有普遍使用。
建議:以衛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指導,嚴厲杜絕為經濟利益開“大處方”藥的行為。
感染預防意識增強
調查:11家醫院口腔科器械采樣細菌培養四項42個點,結果38個點達標,四項全部合格醫院有八家;細菌培養檢測項目全部合格的有協和醫院、積水潭醫院。
專家點評:各醫院感染的預防意識明顯提升,尤其是執行衛生部有關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內窺鏡與口腔科的消毒管理規定,具體措施到位,有督查與改進。
建議:繼續重視感染的預防意識,加強對科室的監控力度,落實消毒管理規定。
試驗室安全明顯改進
調查:12家醫院生化質評結果全部合格。10家醫院配備了生物安全柜、個人防護用品及公共防護用品。
專家點評:去年發生的實驗室SARS泄漏事件給各級醫療機構敲響了安全警鐘,因此臨床實驗室的質量及安全管理有了較明顯的改進。室內質控及室間質評已成為檢驗科重要工作內容,檢驗科內基本采用了同一檢測系統,急診報告時間通常控制在2小時之內,血、尿等常規檢查30分鐘以內即可報告結果,送檢標本及實驗室醫療廢棄物的暫存、處理基本符合要求。
建議:實驗室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制定出嚴密的制度,還要繼續抓落實,抓執行。
安全保障機制缺少
調查:急診環境和服務有改善,人員流動頻繁等問題待解決。
專家點評:醫院都能將急診科按照一級臨床科室設置,部分醫院將其作為重點科室管理,配置了高資質的醫護隊伍,具有高水平搶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應對緊急重大事件能力與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不足主要有部分醫院急診醫師中固定比例過低,流動頻繁;醫護人員工作負荷過重;仍發現有個別未注冊的護士單獨上班;急診流程管理還有待改善與協調;一些醫院缺少對病人安全的保障與監管機制。
建議:加大對急診科室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吸引高素質人才留在急診一線。(采寫 本報記者 盧亭)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