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通過對1000多名香港市民進行調查發現,香港市民對經濟信心指數上升,市民預計平均會用2624港元來派發紅包。其中七成市民表示平均每個紅包封20港元(新華社2月3日)。
折算起來,20港元都不到20元人民幣。香港人的收入要比我們內地人高出許多,而他們出手如此“小氣”,大概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的
。在我們內地,不要說較高收入人士,就是普通百姓過年給孩子發紅包,20塊錢大概也是拿不出手的。
如今內地的一些較高收入者過年發紅包,每只紅包里封上幾千元早已不算稀奇,上萬元的紅包大概也有。
而如果是給某些領導的子女派發紅包,里面封多少錢就更沒法估計了。內地人過年派發的紅包越來越厚,已經讓一些收入不高者不堪承受,過節猶如“過劫”一般。過年發紅包,這種原本意在增進親情友情的習俗,如今已逐漸染上了銅臭。
相比之下,香港市民在派發紅包方面比我們要“小氣”,但這種“小氣”的做法顯然值得我們學習。過年紅包所承載的是一種祝福,代表著大人們對孩子的一份關愛,而祝福和關愛是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紅包里裝進20港元確實不算多,但正因為不多,反而更能體現紅包的本來意義。至少,香港人這種“小氣”的做法,比我們內地人“死要面子活受罪”要好得多。(王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