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改防衛大綱,到欲與美國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從出臺“西南諸島有事”對策方針,到川口外相赴歐四處游說反對“對華軍售”——日本近期的一系列舉動,都使本已“政冷經熱”、舉步維艱的中日關系更添寒意。在這一系列舉動背后,日本的核心戰略思維是什么?
跟著美國“舞步”
聯系美國的軍事戰略調整,可以發現,日本近期咄咄逼人的對外政策,其實是在跟著美國的“舞步”。
早在1997年發表的美國防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便表示:“設想的注意力集中于對付2010年—2015年以后可能出現的一個地區性大國或全球性同等競爭對手的挑戰,同時也更加注意各種不對稱威脅的綜合危險”,要求將2015年視為指標時間進行軍事調整,以使軍隊始終保持越級優勢。2001年,美國《四年防務審查報告》確認了加強西太平洋地區美軍駐軍的計劃,但由于伊拉克戰爭爆發,這一計劃被迫推遲,去年以來恢復實施。其主要特點有三:強化以關島為核心的三條島鏈部署,即加強以日本、臺灣為第一島鏈,關島一線為第二島鏈,夏威夷為第三島鏈的設防;調整軍事部署,前推東亞作戰指揮位置。美軍已決定將陸軍第一軍司令部從本土遷往日本座間。美日空軍還將進駐臨近臺灣的下地島戰略基地,作為其“擴大行動范圍以及迅速反應的戰略平臺”;依托舊聯盟重返東南亞國家。美國在東亞的這種爭奪戰略要地,掌控戰略主導權的“投棋布子”,雖然不完全是指向中國的,但顯然包含有遏制中國的要求。
面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加強,日本認為以美國“占壓倒優勢的國力為背景,國際關系正在向著以美國為中心的方向變化”,并力圖利用美國在東亞的軍事調整,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基于此,小泉內閣進一步加強了與美國的合作。
也為自身牟利
但日本向美國的看齊也有一個過程。美方早就要求日本提升日美同盟在亞太地區的作用,去年下半年以來,日本在該問題上的曖昧態度逐漸明朗化,這當中有其實際利益的考慮。
中日間存在海洋領土爭議,對中國經濟的崛起日本始終懷有戒心,而中國海軍的現代化也被日本視為壓迫了其戰略空間,因為在日本眼里,西太平洋一直被看作“前庭后院”。在這種情況下,去年11月,日美準副部長會議上雙方已經基本統一步調,直接的反映就是日本12月份出臺的新防衛大綱。在這個關鍵性的文件中,日本的防衛戰略有根本性的轉變,“專守防衛”已成為點綴,基本防衛方針主要鎖定兩個目標,一是對日本的安全保障,防止對日本的直接威脅,二是改善國際安全環境,防止威脅波及,這就將日本的安保目標擴大到沒有地理界限,實際上將中國、朝鮮等都納入了其軍事防衛范疇。
一系列的舉動背后,也體現了日本的近憂遠慮,既是針對臺灣海峽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做好應急預案,也為中日間海洋資源的權益之爭作了個長期打算,既有經濟層面,也有出于軍事因素的考慮,像中日之間目前的焦點問題——釣魚島和臺灣問題,除了軍事戰略上外,都有日本對海底資源之爭的考慮。
在臺海應急方面,從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日本已經通過了10項有關的戰爭法律,一旦臺海爆發武力沖突,日本將可以在美軍進行干預的前提下“合法”參戰;在中日海洋資源權益之爭上,日本早在1983年就已經開始調查海底資源,并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懷疑、提防中國以軍事力量為后盾損害其海洋利益,是其調整防衛、宣揚“中國威脅論”的理由之一,這種戰略上的轉變不但得到了其國內政界的支持,也得到了財界的支撐。雖然日本還稱不上軍事大國,但其已經改變了戰后和平發展的道路,傾向依靠軍事力量來提升國際地位,來保障大企業尤其是軍工企業的利潤和其他方面的利益。
美國暗地撐腰
日本政策變化,美國如何評價?專家認為,美國是持默許甚至是鼓勵的態度。
近10年來,美日同盟處于一種加強的態勢,而近年來中日力量發生了變化,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上升,而日本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經濟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美日加強同盟中就體現出了明顯的防范功能。2001年布什就任后,十幾名美國對日、對亞洲政策的專家為美國的新政府制定的一份對日政策——《阿米蒂奇報告》的主基調,就是要進一步發揮日本作為美國盟國的作用。因此,美國鼓勵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日本修憲持默許態度,要求日本參加導彈防御計劃,這種要求在“9·11”后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對于日本在亞太地區力量的增強,美國并不感到擔心,因為美國對自己的力量很有信心。在美國看來,日本是美國忠實的同盟,是可以依靠和借助的伙伴。盡管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美日曾因為貿易產生摩擦,美國國內一度對日本力量的增強反應強烈,感到恐慌,但90年代以來,隨著美日力量對比變化,特別是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自信心也就越來越膨脹。
日本的外交思維的傳統就是與強者為伍,從20世紀初的英日同盟,到二戰后的美日同盟都體現了這種外交思維。冷戰結束后,美日同盟并沒有因為對手的消失而消失,反而進一步趨于強化,日本也意圖“借船出海”,為轉變成“正常國家”乃至世界強國做準備。
日本外交越來越具進攻性
一,欲修改日美防衛指針
1月31日,日本提出準備與美國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以臺灣海峽“有事”為著眼點,研究雙方在實施聯合作戰的情況下各自如何應對等問題,并確定新的相關實施規則等。
二,制定西南島嶼有事對策
1月16日,日本防衛廳稱已對日中兩國有領土爭議的尖閣群島(我釣魚島)以及沖繩本島以西的其他島嶼制定了一套“西南島嶼有事”(各種形式的“入侵”)對策方針,表示要堅決、徹底地打擊“侵犯”西南島嶼的外國軍隊。
三,新防衛大綱警惕中國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舉行內閣會議,通過了新的《防衛計劃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稱要整備能夠應對新的威脅和多種事態的防衛力量。《大綱》在《日本周邊安全保障環境》一章中稱,日本周邊存在著朝鮮半島和臺灣海峽等安全的不確定要素。日本時事社同日報道說,“新大綱首次明確寫下了中國的威脅”。
四,阻撓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2004年12月8日,日本首相助理川口順子在索非亞出席歐安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公然向新聞界表示,日本政府不希望歐盟各國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并對此解釋說是出于“亞洲安全保障的考慮”。楊立群
成珞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