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依托深水大港優勢,我市積極突破國際技術貿易壁壘,不斷提高水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力促進了水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水產品出口量33.98萬噸,創匯8.66億美元,創匯額約占全省、全國的40%和13%,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城市首位。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
展,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有關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越來越嚴,并實行嚴格的食品標簽制度。為擴大水產品出口,我市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是制定《青島市創匯漁業安全綱要》,對防疫檢疫體系、藥殘監控體系和漁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進行系統規劃。二是建立起水產品出口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跟蹤調研國內外水產品產銷形勢和市場行情走勢,分析出口水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狀況和整個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狀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預警,并采取緊急防范、控制措施。三是狠抓漁業質量標準、監督檢測、技術推廣三大體系建設,參照國際及國家標準,制定了一批當前急需的水產品安全、水產品加工、包裝、保鮮、貯藏等標準與操作規程,建設了漁業環境監測站、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藥物殘留、漁業水域、水產苗種、產品質量實施有效監控,確保水產品的食用安全性。四是積極引導加工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目前全市共有62家水產企業獲得歐盟認證,90家企業獲得HACCP認證,通過認證企業的總數位居國內城市前列,為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取得了“通行證”。(宋學智孫云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