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青島的名牌家電至今并沒有完全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產業集群。對此,政協委員、海信計算機公司總經理高玉嶺說:“青島家電不能僅靠幾個名牌,到外地找配套產品,成本高而效率低。如果青島真正成了家電電子工業基地,那么青島的配套產業鏈不僅為本地品牌服務,更要為全國乃至世界品牌服務,這才是生產基地的
概念!
“工業基地”概念,對于長期以來以輕工為主體的青島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
政協常委、曾經長期從事汽車工業的孫無忌解釋說:“以汽車為例,所謂汽車產業集群,就是依托豪華客車和叉車項目、中集青島專用車項目等大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形成迅速延伸的汽車產業鏈;進而不斷集聚、裂變,形成規模龐大、不斷擴張的汽車產業集群;直至建成以中重型卡車、轎車、專用車、特種車和城市客車生產為主,帶動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和零配件行業集聚,推動物流、汽車貿易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基地!
在打造石化基地方面,去年,青島芳烴工程項目特別是大煉油項目的引進與建設,使我市石化基地的打造攀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計劃,大煉油項目的一期工程將于2006年底竣工,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進口原油1000萬噸、生產成品油766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30多億元,產品品質和質量將全部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準,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政協委員、青島市王冠石油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振華談到大煉油項目時說:大煉油項目的意義遠遠不止它本身的經濟效益,它的聚集效應會將外地的一些相關企業吸引到青島,而聚集起來的產業集群又將拉動當地的服務業,解決就業問題。
青島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副院長王守誠在談到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時,說:在新材料領域,我們現在起步并不晚,但新材料以高科技為核心,青島現有的科技水平顯然不能支持一個新的產業基地的建設,所以,技術的移植是青島發展新材料產業的關鍵所在。
如何認識青島工業從“輕”到“重”的轉折?田曉亮委員說:產業結構調整,從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業轉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這是歷史性的轉折,也是完全符合經濟規律的。
那么,如何實現這種轉折?王守誠委員說:只有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國際市場的標準為我們的建設標準,才能最終立足于國際市場。我希望青島的四大工業基地建設一開始,就應該高起點、高標準,與國際市場緊密結合。一些政協委員還提出,在四大工業基地建設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很重要。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者。另外,能不能實現四大工業基地的宏偉藍圖,人才是關鍵,引進人才就像引進資金一樣,同樣需要良好的軟環境,在這一方面,政府大有可為。(本報記者
張羽 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