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月22日訊 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不少大學生自降身價到勞務市場上“打苦工”,但是此舉并沒有贏得用工方的認同。大學生在勞務市場上求職碰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小王是濟南一家二類院校的畢業生。21日上午,她和眾多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一樣,來到濟南市職業介紹中心,
參加這場專門為“弱勢群體”舉辦的招聘會。小王說,去年剛畢業時,她對參加這樣的招聘會還是不屑一顧的,畢竟讀了四年大學自己也是本科畢業,和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一樣,來競聘一個崗位,心里不是滋味,但令小王更難以接受的是,即便在勞務市場上求職,和小王一樣的大學生同樣不占優勢,很多崗位并沒有給大學生不同待遇。
濟南日月明服務公司在日前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擬招80名家政服務人員,其中40多名大學生報名。負責招聘的錢小姐說:“雖然大學生來干掃地、擦玻璃、做飯這樣的粗活,吃苦精神可嘉,但是說實話我們對此并不歡迎。因為現在的大學生不同于以往,無論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家庭富裕的還是貧窮的,大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乏鍛煉,并不擅長做家務,要么干活干不好,要么就干不長。”事實證明,在不到三天的時間里,40多名大學生所剩無幾。
大學生在勞務市場上不受歡迎是個普遍現象。桃源集團在本次招聘會上要招10名洗刷工、100名服務員。面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生,負責招聘的人員介紹:“雖然我不反對你報名,但是你的這種做法或許并不合適。我們不會因你是個大學生,而給你較高的工資,而且大學生來做刷碗工,也不一定能做好。”很多招聘企業認為,大學生受過高等教育,期待值肯定比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高,但吃苦精神、工作耐力卻不比他們強,因此同一個崗位,只要能招到人,就不必用大學生。
去年10月份,國務院出臺文件,明確要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在分析形勢、研究政策和制定規劃時,要將大學生就業納入其中。為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濟南市職業介紹中心等全省各級勞動部門曾先后帶領企業到大學里招聘,重壓之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到勞務市場上求職。
對于大學生在勞務市場上求職頻頻碰壁的現狀,濟南市職業介紹中心主任孟沛然認為,這種情況將逐漸得到好轉。一方面,因為前來求職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前來招工的適合大學生的企業勢必也將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求職時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可發展的平臺,不能因為難就業就“饑不擇食”,甚至拿自己的短處去競爭,那樣即便就業了,也是一種浪費。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