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月19日專電(記者孫麗萍、張樂)中國影視業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力度,讓電視熒屏更加鬧猛。然而熱鬧背后,藝術作品與人們的價值觀卻是更多的沖突和碰撞,一些熱門影視作品如同一個個“鏡像”,讓我們從中看見社會,直面現實,在熱鬧過后留下深厚余味。
《天下無
賊》呼喚道德回歸
導演馮小剛每一次出手,都能擊中當下中國人的敏感神經。2003年歲末的《手機》、2004年歲末的《天下無賊》無不如此。賀歲喜劇《天下無賊》的故事說一對以詐騙為生的年輕夫妻,遇上了民工“傻根”,被他近乎無知的善良感化。傻根壓根不知道天下有賊,身揣打工賺來的6萬元巨款登上返鄉火車,吸引無數賊類尾隨。而為了捍衛傻根“天下無賊”的幻覺,賊夫妻和眾賊一番生死惡斗,F已突破億元大關的票房證明了《天下無賊》的市場成功,卻不能說明它的“道德說教”成功。
愛較真的重慶媒體報道稱,從11月份以來,因被盜、騙、搶而前來求助的民工人數大幅上升,不斷涌入重慶市救助站。其實,被“賊”施以黑手的豈止民工?今年以來頻現于報端的黑奶粉、黑米、黑油、黑心棉等事件,不也是因為有人作奸犯科,“賊”膽包天?天下賊多,賀歲電影也就變成了尖銳諷刺。難怪許多善良的觀眾高高興興走進影院,卻一不小心掉下淚來。
《中國式離婚》折射當代婚戀畸變
。玻埃埃茨辏申惖烂骱褪Y雯麗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熱播中國大江南北。
有評論說,只要你是中國男人、中國女人,就一定能在這部電視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拿上海來說,2004年登記離婚比2003年同期增長30%,遠遠高出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比20年前增長了20倍。其中,43%因婚外情離婚,民政局每發七張結婚證,就要發一張離婚證。由此,不難理解《中國式離婚》會高居上海的收視率榜首。
有資料顯示,近50年來,中國曾出現過三次離婚高潮,其中20世紀50年代的離婚高峰中,全國出現了110多萬對離婚者;文化大革命中第二次離婚高潮,離婚人數高達180多萬對,第三次高峰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從這以后離婚率一直處于快速攀升的勢頭。
看似平淡的《中國式離婚》其實很犀利,它將婚姻中的“背叛”行為一網打盡: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這也正是中國第三次離婚高潮的鮮明特征之一。伴隨著社會財富的高速增長,中國人的婚姻卻岌岌可危。
新“紅色經典”改寫不了過往記憶
。玻埃埃茨辏丛拢玻叭,國家廣電總局一紙《關于認真對待紅色經典改編電視劇有關問題的通知》,旨在讓新編“紅色經典”熱潮退卻。放眼當下電視屏幕,戲說清宮的熱潮未退,《小兵張嘎》《紅燈記》《林海雪原》《烈火金剛》《紅色娘子軍》……“紅色經典”卻又令人目不暇接。一代中國人甚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儼然成了電視劇市場中有待發掘的富礦。
其實,改編“紅色經典”無可非議。它的魅力本來就在于吸引人們不斷重新解讀、重新改編。然而,這一波“紅色經典”再創作熱潮只以娛樂為目標,以賺錢為目的,非但不能激活人們關于革命年代的集體記憶,反而犯了眾怒。電視劇中的一些惡俗情節令人咋舌:忠誠的地下黨員阿慶嫂,竟然成了與胡傳魁和郭建光都有情感糾葛的風流老板娘?啻蟪鹕畹膮黔偦ê图矣衅拮拥暮槌G嗌隼p綿悱惻的戀情……難怪廣電總局態度嚴肅地指出,目前在“紅色經典”電影改編電視劇中存在著“誤讀原著、誤導觀眾、誤解市場”等問題。
無疑,尊重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尊重“紅色經典”中的時代精神,是試圖改編者的唯一出路。而在眼下這個以周杰倫、周星馳、瑜珈、網絡書寫等等為熱門文化符號的時代中,紅色經典如何存續?這不是個簡單問題。
張藝謀現象凸顯文化焦慮
如果說近期眾多影視作品因為呼應社會現實而倍受關注,中國電影的標桿人物張藝謀,則日益脫離現實,并頻頻遭到批判。2004年,張藝謀和他的武俠大片《十面埋伏》繼續以逾億元的票房成績占據國產電影榜首位置,卻招來一片倒彩聲。這部形式唯美、技術精良而內容空洞的影片,獲得了商業成功的同時,也被國內評價為藝術上的濫竽充數。耐人尋味的是,美聯社日前評出的2004年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中,《十面埋伏》被評價為“2004年最絢麗的電影”。是杰作還是敗筆?一時間,張藝謀現象眾說紛紜。
張藝謀試圖“輕裝上陣”,用《十面埋伏》帶領中國電影從重重困難中突圍。他將中國電影歷來推崇的歷史厚重感和人文思考全部拋棄。但指引他突圍而出的道路,不過是好萊塢商業大片模式。2004年,張藝謀現象之于中國文化娛樂,如同足球之于中國體育,承載了太多內容,折射出當下的文化焦慮。據說張藝謀的下一部影片《千里走單騎》將回歸現實主義。但愿這不是另外一個簡單的象征:畢竟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千里走單騎”一部影片所能實現的。(完)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