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種種原因,“假學歷”、“假背景”等現象在現今的職場中屢見不鮮,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求職用人環境。職場“打假”,便成為一個新課題。 針對這一狀況,青島市人才市場在全國創新開展了人事誠信調查,逐步應用到各類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中,以保障
企業用人更加安心、人才求職更加順利、職稱評審更加公正。截至去年底,共為2萬余人出具了學歷驗證和人事誠信調查報告,查繳偽造學歷和有不良職業信用人員754人。 “學歷造假”花樣翻新
驗證程序亦愈加嚴密
對應聘者或在職員工的學歷進行真假驗證,目前是市人才市場人事誠信調查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據統計,2004年全年進行學歷驗證近萬本,查繳偽造證書314本、國家不承認學歷證書901本。
市人才市場人事誠信調查機構負責人陳樂勝結合驗證實踐,對假學歷進行“揭秘”:目前在成人教育、自學考試等的證書上,假學歷出現的相對較多;造假學歷的動因主要包括,職稱評審、執業(職業)資格報考、求職應聘、職務調整和單位繼續教育學歷普查。從2004年的學歷驗證情況看,除了存在個人找假證販子制作假學歷等情況,又呈現出這樣的新動向:一謂“集體造假”。例如,我市某建筑公司為使本公司建筑資質晉級,“精心安排”本單位56名只具有初中、職業高中文化的員工,“搖身”變為中專、大專畢業且具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或工程師等專業技術職稱,后被驗證人員把關發現。二謂“假的真學歷”。這種現象是指有人通過不正當手段從發證單位獲取證書,包括通過院校利用剩余證書辦理“假學歷”,這類證書與正規學習取得的證書幾乎沒有區別,識別和查詢有較大難度。例如,外地某高校違規發證,為我市7名沒有學籍、沒有參加全國統一成人高考的人員發放“函授”證書,驗證人員對此經過查詢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等多個程序認定為“假學歷”。
這些新情況的出現,也促使市人才市場的驗證手段更加嚴謹,視情通過人工檢驗、網絡查詢、傳真確認等多個程序查驗,并要查詢與持證者有關的多個單位和人員。
據了解,目前,我市許多單位都根據實際需要,通過市人才市場進行了學歷驗證。如青島開發區組織部門在轄區部門競爭上崗、職務晉升、職稱評審中,都進行學歷驗證;中國移動青島公司、青島煙草專賣局、青島市農業銀行等單位對本系統人員的繼續教育學歷復核中亦采取學歷驗證。另外,一些位于濟南、煙臺、威海、濰坊等地的單位,也來青委托市人才市場進行學歷驗證。
為單位用人把好“進口關”為人才求職提供“誠信證”
市人才市場在進行學歷驗證基礎上,還拓展了綜合性的人事誠信調查,包括學歷誠信證明、職業誠信證明、獎懲證明等多方面內容。截至2004年12月,共為事業單位考錄及由67家用人單位委托進行人事誠信調查共計898人,其中54人因持偽造證件、編造從業經歷、有違法違紀行為及不符合考錄要求,未通過資格審查;為我市求職擇業及赴外地工作人員出具《個人誠信簡歷》537本。
誠信調查幫助用人單位把住了用人關口,剔除了不符“條件”者———
市衛生部門2004年首次為本系統新進人員進行人事誠信調查并建立誠信檔案,經誠信調查發現,其中4人不符合學歷要求;市工商局在2004年公務員招考中,委托人事誠信調查機構對已通過考試的15名應屆大學生進行異地查詢,從中發現有一人竟是持虛假證明報考的非應屆畢業生。
我市某外資企業對一名外地來青應聘保安崗位的人員進行委托誠信調查時,發現該人曾有不法行為、不適合從事保安工作,當即決定不予錄用;我市某紡織公司招聘外派贊比亞工作人員時,初步看好一“工作經歷符合”的招聘者,但通過誠信調查了解到,此人簡歷中所標明的曾任某大公司主管的內容純屬虛構,遂不予聘用。
人事誠信調查機構通過調查后如實開具的《個人誠信簡歷》和《誠信人才推薦信》,提高了求職擇業人員的個人信譽,使擇業之路更加順暢———
我市律師宋某日前想去北京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工作,他通過市人才市場人事誠信調查機構對自己的有關證書、工作履歷進行了查驗,并獲得了《個人誠信簡歷》,從而為如愿得到新工作加上了一個有力的“砝碼”。
我市某日資企業于女士因2005年3月與該企業合同到期等原因,便想提前尋找合適的新工作。她向人事誠信調查機構提供了自己的相關資料,調查人員經過5天的調查認定后,為其出具了《個人誠信簡歷》和相關的業績誠信證明,并向一家大型公司進行了推薦介紹,于女士近日順利地被該大型公司“預定”。
據了解,市人才市場今年將把進一步推進完善《個人誠信簡歷》服務作為開展誠信調查、打造職場誠信環境的“重頭戲”———申辦并持有《個人誠信簡歷》的求職擇業人員將被錄入誠信人才查詢庫,并可免費參加市人才市場舉辦的各類人才招聘會,還可得到誠信人才擇業推薦服務。同時,辦理《個人誠信簡歷》,可作為參加職稱評審、執業(職業)資格考試等資格認定,以及我市人才引進、面向社會公開招考資格復核的參考依據之一。另外,用人單位也可為員工集體辦理《個人誠信簡歷》,既記錄員工的誠信表現、也記錄下有關不良行為。市人才市場誠信調查機構還將對《個人誠信簡歷》的認定內容進行動態維護,使其成為人事檔案材料的重要補充內容。
相對于整個城市誠信體系建設來說,人事誠信調查體系的有益探索無疑還遠遠不夠,記者在采訪中感到,應該盡快匯集各有關部門的信息資源,建立單位、個人誠信情況的聯網查詢系統,包括將人才市場誠信調查中發現的造假行為納入有關“污點記錄”,從而有效遏制職場等各領域的造假現象,有力地震懾各種造假行為。本報記者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