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房產交易中心公布了市內四區2004年房產交易情況分析與走勢預測。從情況分析中,我們在把握2004年房地產脈搏的同時,也可以為今年的房產投資做個參考。 消費者:把握機會
四方李滄房價“蹦高”
數據顯示,去年
市內四區區域成交均價有升無降。而四方和李滄的房價則飛漲起來。與去年同期比較,每平方米均價上漲最大的為四方區,上漲807元/平方米;其次是李滄區,上漲484元/平方米;遞次排列為市北區上漲432元/平方米;市南區上漲288元/平方米。以均價上漲幅度排列,四方漲幅最高達25.19%;依次為李滄區20.64%;市北區9.44%,市南區4.65%。2004年,市南區商品房價位在6000元/平方米至8000元/平方米之間浮動;市北(包括四方區部分)價位在4000-5000元/平方米之間浮動。 南北差距正在縮小
交易中心人員分析,隨著北部基礎設施的改善,南北差距逐漸縮小,北部地區房屋建設環境和質量明顯改善,逐步形成住房需求新熱點。加上李滄區的經濟適用住房數量增多,不少配套好、環境好的住宅小區也建成了,這里成為吸引市區居民購房消費者青睞的新熱點。
小康房型最受青睞
根據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的統計,去年成交占比例最大的是面積在70至100平方米之間的房子,這類住房占總成交套數的44.24%,同比下降2.03%;其次是面積在100至150平方米的房子,這類住房占總成交套數的24.30%,同比增加1.19%。
經濟房源翻番增長
據統計,去年我市共批準預售的房屋面積為188.94萬平方米,比前年增長36.80%。其中住宅批準預售13419套,批準預售面積145.58萬平方米,比去年增長33.59%;商業營業用房批準預售17.25萬平方米;辦公樓批準預售25.73萬平方米。
另外,去年市區加快了經濟適用房建設,全年批準預售4386套,比上年增長249.48%;批準預售面積43.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7.26%。
中低檔房仍鬧饑荒
與前年相比,去年市內四區商品住宅交易成交戶數、面積與金額均有明顯的下降,平均成交單價僅上升9.93%,增幅明顯放緩。
從另一側面看,市內四區中低檔商品房長期有效供給不足,市場處于饑渴狀態,供求脫節矛盾突出,將影響我市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房產商:看準行情
去年賣房8萬多套
根據房產交易中心公布的情況,去年我市房產交易總成交84988套,比去年增長10%;房價仍在上漲,但漲幅趨緩。市內四區商品房交易總成交17828套,比去年同期下降22%;商品房交易平均價格3405.79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12%,其中住宅成交16228套,占商品房總成交戶數的91.03%,成交面積154.28萬平方米,成交金額48.16億元。住宅交易平均價格3121.6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93%。
交易數量坐上“滑梯”
近兩年來,市區因受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壓縮商品房建設政策的影響,去年商品房交易數量繼續呈下降趨勢。新建商品房供應有所減少,其成交套數、成交面積及成交金額下降幅度分別為22%、26%、20%。
低價住房脫手最快
去年,小于3000元/平方米的商品房成交套數占總成交套數的60.03%;其次,3000-5000元/平方米的房屋成交總套數占29.26%。
特別提示因購房者往往不及時登記,而以上價格結構分析的原始數據是來自本年度購房者的登記信息,所以這些信息包括了各個年度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數據,但本年度所占比例會較大,因而統計的均價明顯低于正常市場價格,但各價格結構占總量的百分比可作為參考。
購房大軍本地為主
去年成交的商品房大多被本市居民買走,本市居民購房占總成交套數的88.64%。外地來青購房僅占11.01%,境外購房更少,僅占0.35%。
住宅房“燙”辦公房“冷”
去年,市區的辦公、商業用房仍然處于低迷狀態,成交量很少,總成交套數1594套,占總成交量的8.94%,其中辦公樓成交占1.49%。供應飽和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按本年度合同價格統計得出辦公樓均價為6156.22元/平方米,比去年增長10.90%;商業用房均價為6373.4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2.56%。
上半年“熱”下半年“涼”
比較上下半年交易數據,下半年市內四區商品房總成交7838套,比上半年下降21.54%;成交面積85.47萬平方米,比上半年下降21.69%;總成交金額29.03億元,比上半年下降22.07%;平均單價為3396.51元/平方米,比上半年下降0.50%。其中商品房住宅下半年成交9118套,同上半年比較下降22.02%;成交面積66.16萬平方米,比上半年下降24.92%;總成交金額20.31億元,比上半年下降27.07%;平均單價為3069.83元/平方米,比上半年下降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