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更斯號”成功登陸土衛六表面示意圖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綜合本社駐巴黎記者楊駿、柏林記者劉向報道,歐洲航天局官員北京時間15日凌晨宣布,地
面控制中心已收到來自“惠更斯”號探測器經由“卡西尼”號飛船傳回的信號,表明“惠更斯”號已成功登陸土衛六。這創造了人類探測器登陸其他天體最遠距離的新紀錄。
歐洲航天局官員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地面控制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惠更斯”號在登陸后向正在環土星軌道上運行的“卡西尼”號飛船發送數據,大約1小時后,地面控制中心于北京時間15日零時19分收到了首批數據。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說,這表明“惠更斯”號的探測計劃取得了科學上的成功。
按計劃,在登陸過程中,“惠更斯”號會捕捉一些土衛六的大氣信息并對其地表進行拍攝。初步分析表明,“惠更斯”號在成功登陸之后至少在土衛六上“存活”了90分鐘。由于一些技術原因,“惠更斯”號不能立刻直接將所有探測數據傳回到15億公里之外的地球,而需要經過“卡西尼”號花費幾個小時才能將數據轉發回地面控制中心。歐洲航天局探測項目負責人讓-皮埃爾·勒布勒東說,最先進行的試驗已獲得了相關數據。
德國聯邦教育和科研部長布爾曼女士在新聞發布會上高度評價了這一探測的成功。她說,探測計劃的成功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將使得許多發明創新成為可能,為人類了解地球早期的歷史提供幫助,“這是空間科學技術領域最為了不起的事件之一”。
土衛六是荷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1655年通過自制望遠鏡發現的,人們因此將登陸的探測器以他的名字命名。“惠更斯”號重319公斤,直徑約2.7米,其前部有一個防熱盾,并配備有3個降落傘。同時,它還攜帶有6臺測量儀器,對土衛六的壓力、溫度、風速、大氣成分等進行分析測量。據悉,土衛六的環境與40億年前的地球非常相似,具有很高的科學探索價值。
“惠更斯”號探測器是1997年10月由美國“卡西尼”號飛船攜帶發射升空的,經過7年約35億公里的飛行后進入土星軌道,并于去年12月25日分離。歐洲航天局于1月14日操控其開始登陸土衛六并最終獲得了成功。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