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月6日電近來,在天津市不斷有家長向媒體反映孩子迷上了恐怖小說,在家看在學校也看,甚至有的孩子看后出現精神恍惚癥狀,令家長和老師非常揪心。恐怖小說為什么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又是誰在制造這些“精神毒物”?最近,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天津許多中小學校周邊的報刊亭、書店基本上都
有《黑色之夜》《鬼聲》《魔戒》之類的恐怖雜志和書籍,一些雜志大多封面暗黑斑斕,以一些嚇人的標題配上詭異照片引人注意。“極度心寒、魂飛魄散、雞皮疙瘩、零點尖叫、恐怖傳說、毛骨悚然……”這些字眼成了賣點;陰森森的白骨、眼睛滴血的骷髏頭、長發白衣的厲鬼等圖片讓人不寒而栗。
《城市快報》報道,在天津河西區某中學附近,某音像店擺放著十多種“鬼碟”,內容和“鬼書”類似,都是讓人有點冒汗的詭異畫面。記者探問“鬼碟”的來歷,幾家店的老板都稱,除了從批發市場批發來的以外,總有人隔三差五送貨上門,他們也不知道貨是從哪里運來的。
另據一家報刊亭的女老板告訴記者,這里賣的鬼故事雜志,都是由一個年輕人送貨上門的。她說,前來購買“鬼書”的多是中小學生。
在天津市南開區某圖書批發市場的一家店內,正在批發中的十余種恐怖書,竟然堂而皇之地印著“魂飛魄散”“毛骨悚然”等字眼,有的上面居然還有“校園流行”“少年讀物”等。尸體、鬼怪、兇殺、暴力是這些恐怖書的一貫主題,一些書籍甚至連出版社都沒有。
經過再三探問,老板終于透露,現在恐怖書籍是批發市場里比較暢銷的品種,這些書別說是學生,就是大人看了也害怕!皩W生購買的恐怖書籍并非是什么名著或者名家所寫,大多數都是網絡上流傳的文章,許多恐怖書上連作者的名字都沒有。書商從網上挑選最刺激、最恐怖的文章,下載后印刷出來。由于不必向作者支付版權,這種書籍不僅利潤非常大,而且特別好銷。”
恐怖故事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竟然吸引了這么多中小學生的目光?“課外書實在沒有什么意思,看鬼故事是為了尋求刺激。”通過采訪發現,持這樣觀點的學生為數不少,但更多的學生表示,對這些恐怖書感到“又愛又怕”,看多了以后,很多時候會產生幻覺,感到恐懼。而且這些書中很多恐怖鬧鬼情節都與學;驅W生身邊的人或事聯系在一起,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不時被嚇著。
一些家長卻認為:恐怖故事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這種過于恐怖、血腥的故事,可以稱得上是毒物,會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應該加以禁止。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稱,長期閱讀恐怖驚悚的小說,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損害,并產生對科學思想的嚴重懷疑,深入發展就會出現封建迷信思想,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學校、家長和相關部門一定要遏制“恐怖文化”毒害中小學生。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