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疆域無邊無際,但如果沒有智慧的引領,越雄奇的想象越難以找到落腳點。我市石化產業集群從設想產生、藍圖構建到羽翼漸豐,恰恰印證了這一點———驕人的成果,來自于雄奇想象與過人智慧的完美結合。
業內人士知道,石化產業技術密集、產品附加值高,其產業的“觸須
”可綿延至石油、石油制品、高有機化學原料、無機化學原料、樹脂、化學纖維等極其廣闊的領域,對區域經濟形成的牽引力十分強大。我市提出加快建設家電、電子、石化、汽車、造船、港口六大產業集群,將石化產業集群置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設想之所以形成,一方面正是因為石化產業的誘人前景催動我市激情迸發;另一方面,則是我市對自身現狀進行反復考量后的理性抉擇。
歷史上的積淀和近年來的加速發展,使我市石化產業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在某些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例如,去年2月成功實現債轉股的中石化青島石油化工公司,以原油加工為主,生產30多個種類的石化產品,擁有20余套煉油、化工裝置,年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00多萬噸,固定資產近30億元,是中石化集團重要的原油加工基地之一。青島凱聯集團作為我市化工行業的龍頭,已經在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電子產品新材料等方面形成比較優勢,其中,主導產品碳酸鋇、碳酸鍶的表現尤為可圈可點,出口量均已占到世界貿易量的30%以上。此外,我市還是國內主要的硅膠生產和出口基地,年出口量占到全國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我市不僅有著打造石化產業集群的良好基礎,還有著促使石化產業集群快速成長的優越環境。
如今,幾乎每一位到過青島西海岸的石化行業專家,都會為這里的理想環境擊節稱嘆。的確,經過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的悉心培育,西海岸已成為石化產業最為肥沃的成長土壤。這里的黃島原油碼頭,已是我國重要的原油中轉碼頭;這里的青島港液體化工碼頭,于前年6月開工建設,建成后能夠滿足50多個化工品種的接卸、儲存需要,可滿足目前國內外最大化工船舶全天候靠泊作業;這里的前灣港,承擔著青島港煤、油、礦、集裝箱四大骨干貨種的吞吐任務,目前已擁有80余條國際航線;這里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不僅能夠給石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便利,并可同時提供向內陸無限延伸的腹地資源。
良好的基礎加上優越的軟環境,使我市石化產業集群的打造“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東風”,就是具備強大的品牌效應、集聚效應和關聯效應的石化大項目。在夯實并拓展我市石化產業的良好基礎、大力營造石化產業成長的理想環境的同時,市委、市政府投入極大的精力,放眼國內外,全力“借東風”———吸引石化大項目落戶青島。
2004年3月,作為我市石化工業重大項目的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青島芳烴工程項目,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這一項目由全球芳烴生產最具競爭力的LG芳烴有限公司與青島凱聯集團青島紅星化工公司共同投資,是我市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生產性項目。該項目建設期為兩年,預計2006年6月前竣工投產,將主要生產國內市場需求巨大的對二甲苯、苯和甲苯等芳烴類產品,可為我市發展以芳烴為原料的石化產品提供豐富的資源,并且帶動下游產品的開發,是我市建設石化基地、發展石化產業集群的重要龍頭項目。
假如說,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青島芳烴工程項目的開工建設,意味著我市在石化產業集群的建設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那么,2004年11月中石化青島煉油化工公司的成立,則意味著我市在石化產業集群的建設上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該公司的成立,標志著青島大煉油項目建設進入加快發展軌道,同時使我市建設石化產業集群的藍圖驟然清晰。按照計劃,大煉油項目的一期工程將于2006年底機械竣工,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進口原油1000萬噸、生產成品油766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30多億元,產品品質和質量將全部達到當今國際先進水準,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將為我市打造石化產業集群發揮關鍵作用的大煉油項目,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在這里,我們不妨簡單回溯一下該項目水落石出的重要歷程———1992年,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和韓國雙龍精油株式會社經過考察后,向中方表達了積極合作的愿望。同年10月,中、韓、沙特三國五方簽署關于合資建設煉油廠的意向書。隨后,當時的山東省計委向國家計委報送“中外合資青島煉油廠項目建議書”,并且得到批復。后因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該項目暫緩實施。2001年2月,中石化、山東省和青島市三方重新審視煉油工業發展環境,簽訂了“關于青島大煉油項目合作意向書”,大煉油項目重新浮出水面。此后,三方將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發改委,并很快得到國務院批準。2004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三方上報的可行性報告,隨后有了當年11月中石化青島煉油化工公司的成立。
在中石化青島煉油化工公司的成立儀式上,中石化集團負責人充滿激情地介紹,青島大煉油項目按照21世紀煉化廠的概念進行設計,具有規模經濟、技術先進、環保領先的鮮明特征。該項目從原料處理、加工到產品精制,均采用先進的加氫工藝技術;工藝裝置和系統工程均采用集成化的節能技術,有效降低能耗。項目建成投產后,在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環保指標、公用工程消耗等各方面,均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尤其是在各項環保指標上,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綜合利用和控制污染水平高、產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關聯度大、產業鏈長、拉動作用強,這正是我市引進的石化大項目的顯著特點。以這樣的大項目為核心,日后在我市必將形成以石油煉制為龍頭、石化一體的世界級石化基地,并將迅速帶動下游眾多的產業鏈,從而最終在我市呈現一個石化產業集群的美麗形態。
實際上,早在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青島芳烴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和中石化青島煉油化工公司成立之前,處于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國內外石化企業,有的“聞風而動”,準備從我市石化產業集群這一超級“富礦”中挖金掘銀;有的“先知先覺”,憑借超前眼光在青島投資石化產業并已結出累累碩果。
在我市打造石化產業集群的“重地”———西海岸,有曾是山東省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韓資企業青島高合化纖有限公司,目前總投資已達2.2億美元,年產聚酯切片14萬噸、滌綸原絲5萬噸;有青島中泰集團與法國羅地亞集團投資4800萬美元合資興建的青島中達化纖有限公司,目前年生產錦綸產品能力達1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錦綸生產企業之一;有由大慶石油管理局和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投資2983.34萬美元成立的慶昕塑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還有邦源紡織、SK化工、積水樹脂、齊華潤等一大批骨干石化項目。據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而今,一個從原油儲運、聚酯切片、化纖、紡織、碳素復合材到包裝、薄膜、農業支架等行業的相當完整的產業鏈條,已經在西海岸形成。
此外,青島凱聯集團早在前年就從石化下游產品做起,積極推動后加工產業鏈項目,以盡快融入青島大煉油項目和石化基地的建設。2003年年初,凱聯集團選定丙烯下游產品10萬噸苯酚/丙酮、8萬噸雙酚A等作為先期啟動項目,總投資1.8億美元,銷售收入可以達到3.2億美元,利稅達7300萬美元。中石化青島石油化工公司則快馬加鞭,先后建成投產30多個技改項目,新建兩條輸送能力達到800萬噸的原油輸油管線。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后,中石化青島石油化工廠將在對300萬噸/年煉油裝置實施配套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拓周邊市場,在我市加快建設石化產業集群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雄奇想象與過人智慧的完美結合,正使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迅速縮短,使青島石化產業集群羽翼漸豐。
本報記者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