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斷時續、時急時緩的雨,仿佛是上天滴下的淚,在為班達亞齊洗去心頭的哀傷。 有著40萬人口的印尼沿海城市班達亞齊如今已滿目瘡痍。記者這兩天兩次跟隨中國國際救援隊進入了班達亞齊的中心地帶。
盡管是專業的救援人員,但災區現場的慘景仍讓
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地震學專家張曉光感到觸目驚心。“這座曾經綠影婆娑的城市將會作為全球50年中最大地震、最大海嘯的災害現場載入世界災難史冊,”張曉光沉痛地說。 昨天剛從現場觀察災情回來的中國國際救援隊聯絡官黃建發說:“盡管戴了兩個口罩,可現場彌漫的尸體腐臭味仍能鉆入鼻孔,口罩上的臭味久久不散。”
記者在班達亞齊最繁華的中心區看到,道路兩邊的木建筑房屋很多都已經被海嘯徹底撕成了碎片,海水如鑲著利刃的舌頭,所舔之處,都留下了翻出黑泥漿的深溝。
在一個路口,三四具尸體已經因烈日曝曬而開始腐爛,身上只進行了簡單的遮蓋,其中一具尸體扭曲著身子,嘴巴大張著,看得出臨死之前的緊張和驚恐。空氣中彌漫著揮之不去的尸臭。
遠處,有人點燃了熊熊大火,空地上的碎木片、破家具全被點燃,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傳染病的暴發。推土機轟隆隆地吼叫著,戴著各種式樣口罩的工人們正忙著清理街道,鏟除道路上的各種障礙。
盡管災害如此嚴重,但記者在市中心采訪后發現,當地居民雖然步履匆匆,但顯然不少人正在積極地擺脫陰影,從絕望、無助的焦慮中走出來。
給中國國際救援隊開車的伊爾哈說:“雖然有的人失去了企業廠房,有的人房子被沖塌了,但你看不到絕望、沮喪的神情。”伊爾哈在一家醫院工作,他的媽媽、姐姐全都在這場災難中去世了。他說:“生活畢竟還得要繼續。”
記者看到,路旁、草坪上有一些當地居民搭起的帳篷,雖然露宿街頭,但他們照樣把家打掃得干干凈凈,秩序井然。而一些房屋沒有倒塌的居民正忙著沖洗房屋地面,晾曬衣服、家具。
往往在最危難的時刻,人們可以依靠勇氣和智慧團結起來,戰勝險惡。深遠、悠長的嘆息,失去親人的哀怨……居民們那些落在廢墟上的眼淚都是為了一個新的班達亞齊的誕生。記者相信,“倒”下的班達亞齊一定會重新“站”起來。
新華社記者翟偉余謙梁(新華社班達亞齊(印尼)1月2日電)